第004版:A2 镇江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第004版
A2 镇江新闻·综合
 
标题导航
防治地质灾害 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中小学生诗词楹联
创作大赛颁奖
市直困难劳模
获全年健康服务
丹徒区首台
核子秤通过验收
50户特困职工
获“慈善暖流”救助
“我最喜爱的餐饮品牌”系列评选活动获奖品牌公布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地质灾害 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国土部门带来更多“绿色福利”

  群山环绕、水体蜿蜒的独特城市地貌,为镇江赢得城市山林的美誉。然而,市区26座山体,多由垂直节理发育的下蜀土组成,易被地表水渗透软化,从而形成成群、成片、成带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土部门开展了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山体公园建设、老小区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让绿水青山更加安全,为城市争得更多的“绿色福利”。

  建一张灾害防治体系网

  这一组数据令人心惊——200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130起中、大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冲毁、损坏民房2600间,4000多居民被迫撤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作,将地质环境保护作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身为牵头部门的国土资源局根据“确保安全、先急后缓、绿化美化、经济合理”的防治原则,充分激发动力,不断完善防治体制机制,近年来累计筹措资金4.5亿元,先后治理了大小地质灾害180余处,投入资金1.8亿元,先后治理了40个矿山环境整治项目153个宕口,灾害数量、规模与损失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

  作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御的专门机构,国土部门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会同规划、安监、环保、农业、林业、公安等10个部门全面整治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组建的专业监测队对1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监测桩,运用GPS定位测量仪、全站仪等,结合国土部下发的滑坡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等手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并派专人进行跟踪记录。截至目前,已经成功预报了21起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我市还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策体系。《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是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行政措施。

  2013年出台的《镇江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分》、《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规划纲要》、《镇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规划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为强化地质环境管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市民共享绿水青山

  我市从2004年开始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主要内容是把山体整治与土地市场运作相结合,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补双赢。在“青山绿水行动”中,采取主动避让方式,将镇江市区11座山体上的居民和企业搬迁下山,然后通过对山体的综合整治、人工造景,彰显镇江“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山林城市特色。而今年,主城区大禹山(含京砚山)、虎头山、凤凰山、四平山、跑马山、宝塔山、磨笄山、黄鹤山8座山体陆续建设成山体公园并对外开放,让市民享受到家门口城市山林的美景。

  国土部门因势利导,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这一模式在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等诸多风景名胜区中得到广泛运用。地质灾害治理与市政工程结合,则把常年泥水横流的南徐路部分路段,改造成靓丽的道路景观。工程中还将削坡土方直接用于急需土方的道路工程建设,滑坡治理完毕,成本仅为预算的25%。

  为了规范在采矿山的开采行为,国土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在采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和审查”工作,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管理模式,并在句容少姑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加以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对部分废弃矿山,国土部门利用余量资源,将其折算治理费用,政府不再出资,引入企业整体承包整治项目,既治理好了矿山环境,又保证了企业正常利润,同时整理出了不少可利用的土地。如赵魏关闭矿区在矿山治理后形成500多亩可建设用地,谏壁采马湾关闭矿区在治理后形成400多亩林业用地。

  (倪俊  张小翀 记者 翟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