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A3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读者评议团
上期评议结果
老记评议团
蹲点记者:施静静
秀山号子有了“小接班人”
蹲点记者:孙晨飞
托老所里有了“家的味道”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进校园,孩子来学艺
秀山号子有了“小接班人”
  孩子们在学唱“秀山号子” 施静静 摄

  本报讯  “一个的麻雀一个的头,二个的眼睛乌溜溜;两个翅膀拍拍飞,飞到高山上吸露水;一个的尾巴翘正正,两个的小脚用力蹬。”11月1日中午,从官塘桥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室,传出一阵阵整齐而嘹亮的喊号声。寻声而去,原来是秀山村村民朱兰英和张荣英正在教孩子们学唱“秀山号子”。

  秀山号子是秀山村近年来挖掘出来的民间劳动歌曲,现已成功申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村的“喊号达人”窦家顺向记者介绍说,秀山号子是以前当地农民劳作时喊的一种带有韵律的劳动号子,主要在劳作中起到协调节奏、提神解困的作用。秀山号子分为石硪号子、耥草号子、车水号子和打麦号子四大类,孩子们正在学唱的就是车水号子。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日渐普及,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喊号了。为数不多会喊号的村民也都六七十岁了,如果再没人接班,真怕这些具有秀山特色的号子会失传。”在采访中,窦家顺流露出了对秀山号子传承的担忧。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秀山号子有了一群小接班人。今年9月份开学,秀山村村委会便与官塘桥中心小学联系,提议将秀山号子“喊”进校园,这一想法得到了校方的热烈响应。学校从三、四年级中选了48名学生,并配备了音乐老师丁文党辅助教学,“孩子们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秀山号子,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学起来也很有兴趣。”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学唱号子的课程被安排在了每周五中午12点到下午1点。虽然才上了4次课,但这些拜师学艺不久的小徒弟们已经能把号子喊得有模有样了,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朱兰英和张荣英两位师傅的交口称赞。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强,所以学起来很快,跟喊几遍就会自己喊了。”听着孩子们的喊号声,负责教唱的朱兰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负责讲解的张荣英是秀山村的文艺骨干,她高兴地说,孩子们号子喊得这么好,以后搞文艺表演的时候,可以考虑“老少同台”。

  在秀山村,其实还有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花灯。张荣英告诉记者,秀山村村委会正在考虑将太平花灯也教授给孩子们,让秀山村的这两样“传家宝”都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喊号子挺有意思的,我现在已经会喊三种了,在家我还教爸爸妈妈喊号子呢!”四(1)班的余云丹不仅自己迷上了秀山号子,还带动着周围更多人,加入到了秀山号子传承的队伍中来。

  (记者  施静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