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葛飞,是一位身份有点“特殊”的志愿者——用文艺范儿说,他是名自由职业者。其实,就是一名暂未落实工作单位、在家专职带儿子的“娃爸”。今天,他会在母亲和红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赴南京中大医院注射动员剂。
而为了11月11日在南京进行干细胞采集,救治深圳一名6岁血液病男孩,他刚刚与一份工作擦肩而过。
等待9个月,
终于有了救人机会
“为了这次捐献,我已经等了9个月了。”昨天在葛飞家中,说起捐献他向记者道出这样一句话。原来,去年3月,葛飞在大市口广场参加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他收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的低分辨配型相合再动员通知。葛飞做好了准备,原以为很快就能实现捐献,他还加入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QQ群,与一群已实现捐献的爱心人士成了好朋友。然而由于受捐者方面的情况,葛飞一直未能实现捐献。为此,他还把QQ签名档改成“漫长等待”。
7月,受捐方消息传来,捐献进程重新启动——7月,葛飞的高分辨血样寄往深圳;8月中旬,高分辨检测结果与患者HLA配型完全相合,葛飞进行体检;8月底,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捐献指标。这才敲定11月6日注射动员剂和11月11日正式采集干细胞。葛飞感慨地说:终于有了救人的机会!
在等待捐献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今年10月,葛飞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时,有家公司与他达成意向,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让他11月去上班。葛飞说了句:“抱歉啊,时间有冲突。我11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呢。”对方听此先是惊讶后是感慨敬佩。这位工作人员向葛飞亮明了身份,原来他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同学就是因为得了白血病,没找到配型相合的志愿者,结果半年前去世了。这位负责人答应葛飞,12月直接来公司上班。
“且不谈到时候这个职位是否为我留着,就凭他的这句话,还是很感谢他!”葛飞说。
家人都支持,
“娃爸”有担当
对于在家带孩子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葛飞母亲邬凤华有些许不踏实,“毕竟没个正式单位”,她说。据了解,葛飞自2001年从旅游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被作为尖子生推荐到联通公司上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换了几份工作。葛飞的妻子臧欣是江大附院产科护师,工作性质三班倒。两人的儿子还小,今年才5岁。葛飞的父母身体状况都不太好。基于种种考虑,葛飞辞了工作专职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他也一直没闲着,利用自己计算机知识的特长,做着兼职。
今年自从接到红会通知进行高分检、体检以来,葛飞与妻子为此事商量了很多次。臧欣既支持丈夫的决定,又忍不住担心。不过,作为一名产科护师,每天见证着新生命的诞生,她对生命、健康的意义有着更深的理解。臧欣还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向公婆、父母做科普。
59岁的邬凤华是很担心儿子的。“他们直到上星期才告诉我这件事,我不放心哪。儿子的身体一直棒棒的,这次捐献要一个星期。所以我一定要跟到南京去看看。”当邬凤华得知受捐者是一名6岁男孩时,她的口气松动了,“救人一命,应该的。”
葛飞的儿子量量并不知道,爸爸这次是去救人。大人们对他说:“爸爸要出差几天。”今年,量量所在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得了白血病,量量与其他孩子进行了义演捐款。11月11日,臧欣会带着儿子去南京,见证爸爸的勇敢大爱之举。
(记者 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