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光义
1959年1月,我受中国政府派遣到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教中文。当时越南正处于抗法战争胜利不久,百废待兴,需要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全面援助。
中国当时并不宽裕,但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无私的援助。我所到的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承担着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的任务。其中俄语和汉语是两门主要语种,请来了不少苏联和中国的教师。
和我同去的还有来自南京、潍坊的各一人。我们先到北京教育部集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乘国际列车于农历除夕清晨从友谊关穿越国境,下午抵达河内,入住中国援越人员集中居住的罗城招待所。当晚越南总理范文同在该招待所设宴招待中国援越人员,以示庆祝春节的到来。
当时越南连毛巾、肥皂等日用品也不能生产,所以中国派出的援助人员各行各业都有。中国所有援越人员的工资全由中国政府负担,这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很大不同,其他国家援越人员是要由越方支付很高工资的。正因如此,范文同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盛赞中越友谊的讲话。
越南人学中文并不困难。越南早就使用拼音文字,由于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使用的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国相同的,发音也和中国两广一带相近。他们的不少古建筑上仍然留有中文牌匾。他们中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对中国的古典著作有着颇深的了解和研究,胡志明主席就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并用中文写了很多好诗。
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是从不同单位调来的“调干生”,他们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很高,和我们中国教师亲如手足,学得特快,只需短短两三个月就可以和我们用中文自如地交谈。我们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就顺利完成任务回国,临别时有的学生流下了深情不舍的泪水。
在越期间使我永记心怀的是1960年5月11日晚,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率团访越时,百忙中在中国大使馆接见了我们部分援越人员,亲切地询问了我们在越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越南的这段时间,越方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中部义安省的胡志明主席故居、位于西北部山区的富寿茶厂、邻近中国的港口城市海防、煤都鸿基以及有“海上桂林”美称的下龙湾等地,增加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所到之处皆充满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深信,这种深植于民间的友谊是任何力量也消除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