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版:B7天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首页
 
标题导航
以色列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色列

  他&她

  问险

  文/图 施云桂

  以色列是个弹丸小国,但在国际上名声不小。媒体有关以色列国内宗教纠纷以及与邻国矛盾的报道虽然较多,但我们对其的了解难免片面。我曾想象那里战壕密布、硝烟弥漫、荒草迷离的情景,甚至在这次出访之前,朋友们还提醒我要注意安全,觉得“那里太乱”。但是,当我踏上这个创造了太多奇迹的年轻国度,看到那里原来是一块“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国家和平宁静,经济科技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一切的顾虑都让好奇心给驱散了。

  2

  1

  

  特拉维夫海滨风光迷人

  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濒临地中海,高大的椰树和金色的沙滩相映成趣。在午后强烈阳光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游船鱼贯出港巡航,帆板乘风搏击风浪。滨海沙滩上游人如织,有身着长袍的阿拉伯妇女,有掘沙玩泥的小孩,有晒太阳的比基尼女郎,还有全家在海边垂钓的犹太人,更多的则是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穿着五颜六色的各国游客。

  特拉维夫的房屋像火柴盒一样结构轻巧,外墙为米白或米黄色,窗户不大。导游说,这些房子是以色列特色的“包豪斯”建筑,被联合国列为新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成了观光者的迷恋之地。

  这里的小巷大都以星座命名。我和文友们在双鱼巷一家古玩店看货,店堂里放满了瓷器、木雕、油画、水晶、石刻等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尤以水晶雕刻和油画最吸引人。花甲店主莫斯瑞先生是犹太人,他说他的父亲当年在中国澳门也经营过一家古董店。一旁的德国游客打听一对画有中国古典仕女的梅瓶价格,莫斯瑞开价4500美元,他说那是中国的晚清瓷器,是他父亲当年收来的老存货。巷内有很多小画廊,卖的都是山水作品,颜色鲜艳,画风夸张。还有出售木雕的小店,大都是宗教题材,材质为当地的橄榄木,刀法细腻,神态可掬。

  以色列降水偏少,满目荒山沙丘,但特拉维夫绿化很好,到处是成片的绿荫,树丛背后是蔚蓝色的大海。我们穿过小巷,漫步来到拉宾广场。黑色花岗岩墓地上有一座很不起眼的纪念碑,上面用希伯来文写着:“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这里,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被谋杀。和平应该是他的遗产。”纪念碑后面是国旗,正中央点着一盏小油灯。一些以色列人在墓前为和平祈祷,我们也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献上了注目礼。

  

  领略耶路撒冷的玄妙

  耶路撒冷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但却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因为它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是全球几十亿教徒的灵魂家园,是宗教让它成为亿万人为之血战的城市。

  导游告诉我们,耶路撒冷的意思为和平之都,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是和平友好的意思。耶路撒冷的名胜大都和宗教有关,我们花一整天时间,在这里参观了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伊斯兰教的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耶稣走过的苦路十四站、走向圣城的主泣教堂、被出卖之地喀西玛利亚园和埋骨之处圣墓教堂,还有最古老、最美丽的圣安妮礼拜堂和金碧辉煌的万国教堂。

  刚从伊斯兰教的圣地出来,转身便进了犹太教圣地,没走几步,又一座基督教大教堂矗立在眼前。正因为在耶路撒冷旧城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大宗教的精神重心,所以“和平之都”对于耶路撒冷来说无比遥远。在历史上,耶路撒冷先后18次被毁灭,毁城者还要用犁在废墟上再铲一遍,灭绝任何让人怀念的种子,但它又一次次奇迹般地重建,每一次复兴后依然会聚集着世界上最狂热的爱和恨。“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冷酷,但是非常准确,耶路撒冷特殊的宗教地位决定了它不容易得到世俗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感受巴勒斯坦的平和

  从耶路撒冷去伯利恒,公路两侧相隔不远就有高塔新月标志的巴勒斯坦小镇,用灰白色水泥板排列起来做隔离墙,有的还安装了电网和摄像头。以色列人称此为“反恐墙”。

  快到伯利恒了,我们个个端起照相机或手机,准备拍摄隔离墙。穿越这条隔离墙,就是巴勒斯坦了。在隔离墙入口处,把关的以色列警察登车简单询问一下就放行了。导游说,只要是旅游团队来,也就象征性地作例行检查,如果是巴勒斯坦人进出,检查就复杂一些了。

  我们在车上看隔离墙,以色列一侧干干净净,不着一字,而巴勒斯坦那一侧满是涂鸦,还画了很多卡通人像。伯利恒大街上车辆穿梭,行人安然,随处可见巴勒斯坦国旗猎猎飘扬。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巴勒斯坦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满目疮痍,满大街都是生意人在吆喝,处处一派平和景象。街面上的商店都不大,销售阿拉伯刺绣、陶器、油画、骆驼骨雕和木雕艺术品,还有钥匙圈和冰箱贴等旅游纪念品。我们在一家工艺品商店购物,还可以讨价还价,交易场面很是热闹。

  

  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我们带着神秘感和好奇心参观这里的古迹。圣诞大教堂是伯利恒的标志,外观更像是一座城堡。进教堂需弯腰90度才能从很矮的石门中进入,门内是两排斑驳的石柱,挂着古色古香的吊灯。在大教堂圣坛下有一个壁龛,里面有一枚银星——“伯利恒之星”,这就是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个马槽所在地,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圣母玛丽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尽管教堂已经建成一千多年,但墙上描绘耶稣降生故事的壁画依然清晰可见。掀开地面的木板还能看到精美的马赛克拼花。教堂内几乎没有照明,从窗户投进来的阳光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庄严。

  今天的伯利恒是巴勒斯坦自治区域内最大的基督徒居住区,主要的旅游设施均由基督徒经营。当地导游说,他们非常渴望和平发展旅游业,因为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旅游业是巴勒斯坦经济难得的亮点。

  

  戈兰高地没有枪炮声

  戈兰高地和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这些地名一样,我们个个耳熟能详。戈兰高地区域道路两侧有很多废弃的房屋,墙面上布满了弹孔,有些立柱都被炸折了,这些弹孔清楚地告诉我们当年这里发生过什么。路边有零散的兵营,停着军车和坦克。以色列军人非常友善地向我们挥手,完全不似想象中的军事区域剑拔弩张那样的情景。

  戈兰高地曾是叙利亚的关隘,现为以色列占领并成了旅游景点。站在制高点远眺,北方可隐隐看到黎巴嫩的雪山冰川,东方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向南是漫长的约以边界——约旦河。戈兰高地上战壕纵横交错,工事里修建了坚固的水泥隐体,外墙上弹痕点点。被炸毁的武器经分解切割,焊接成动植物的夸张造型,看上去很有情趣。高地东方是以色列控制区,马路上汽车和拖拉机来来往往,村庄里住着阿拉伯人,田间农作物青翠欲滴,还有成片的塑料大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就出自这里。由于战争留下很多地雷,旅游区域围着高高的铁丝网,警示游人不能随便乱走,防止发生意外。

  中东大部分地区富产石油却奇缺淡水,而戈兰高地年降水量可达近千毫米,附近的加利利湖储水量更占以色列国内用水量的40%,因而戈兰高地有“中东的水塔”之称,自然成为引发几国矛盾的根源。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控制了戈兰高地和整个约旦河道以及部分河流发源地。

  眼前的戈兰高地听不到枪声,游人如织,真心希望这美好的景色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漂浮在死海水面上看报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也是以色列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死海海面海拔-422米,海床最低处海拔-800米,海水盐度是一般海水的10倍以上,盐分超过30%,嗜盐生物也受不了这般热情的浓度。

  在阳光照耀下,死海显得十分安静。微风吹过,海水泛起轻波但激不起浪花,像一大块液体的琥珀,在浑黄的群山怀抱中轻摇微颤。海水清澈澄明,可见水底砾石。远看海面是淡淡的翠绿,愈深远便愈浓烈,极远处映着天光变成了蔚蓝色,银波粼粼。

  我走进海水用手拨水,这哪里是水,分明是油,捧在手中,滑腻黏稠而又清莹如碧。穿着泳装的游客或是站在水中擦洗,或是仰漂在水面上,安静地仰望着澄碧的天空。我扑身向前,本想先游一圈蛙泳再说,但一下子被海水托了上来,根本沉不下去,身体像卸空的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很难掌握平衡,稍动一下便歪歪斜斜。我用舌头舔了一下海水,好苦好咸啊,仿佛嘴里被塞了一把盐,眼睛沾了一点海水,便蜇得睁不开眼,泪水马上盈眶而出,急忙上岸去找淡水冲洗。这时,导游招呼我们,每次下水不要超过20分钟,否则盐分渗透皮肤细胞薄膜,人就要被腌成咸肉了。我在身上涂抹了死海黑泥,仰漂在水面上展开报纸朗读起来,文友们也纷纷效仿,真的好惬意。

  傍晚,我们在海岸边散步,由于盐分太重,海滩板结成坚硬无比的泥块,奇形怪状的盐晶体显得诡异而漂亮,遍地如雪的盐粒梳妆美化了这块休闲宝地。海边的宾馆一家连着一家,高高的棕榈树和鲜艳的奇花异卉非常养眼,给这灰黄单调的环境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3

  4

  5

  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