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议团
周斌:敢问有多少小伙伴的友情能持续62年之久?缘于晚报的“一线牵”,满满的温情、浓浓的感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友谊地久天长”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赵怀德:记者蹲点社区挖掘这样的新闻很有现实意义。小区的物业管理,历来是老大难,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对构建和谐社区至关重要。绿竹苑小区的经验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一些。
孙悦萌:一篇报道情牵两地,社区重逢留下佳话。时隔62年,多方帮助之下,一对耄耋老人再次在镇江相见,时光带走的是青春容貌,留下的却是不变的人间真情!
老记评议团
周本林:“委员全部空缺”、“7年没换届”,记者在深入社区采访后,用几个关键词,将小区里谁都不愿意当“纯义务”业委会成员的尴尬局面,完全暴露在读者面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又用“几十名业主来竞选”、“5位业主组成了全新的班底”等关键点,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如今居民积极参与小区议事的好风尚。而“62年老友聚首”也是从社区里挖出来的一篇好文章。看来,社区还是有金可挖呀。
崔骏:一个是以社区故事传递温情,一个是以机构更迭表现变化。蹲点第二季的开门之作,多少显出些变化。这些变化,在记者眼中,在记者笔下。
看过一个多星期的蹲点系列稿件,能清晰看到此次策划的良苦用心得以体现,而且似乎已经从第一个阶段迈入第二个阶段——从零星故事的温馨呈现,基层社区内部运作之苦恼,以及居民自治意识提高等话题的介入。这或许是读者在系列报道的不断延续中希望看到的。不过,似乎还有第三个阶段在等着晚报的记者编辑们:以媒体的力量,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再进步。
翟进:蹲点进入第二季,我的这些年轻同事以类似题材、不同视角在同一版面进行的PK,不仅让我看到了她们的“腿力”——社区跑得勤不勤,选题挖得深不深;更让我对她们的语言文字风格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简洁有力度,还是细腻说故事。就稿件来说,我偏好《“一人业委会”运行7年终结》,它让人有所思索,在社会管理模式上具备一定的样本意义;当然,《时隔62年老友在镇再聚首》读来令人心生暖意,也是值得一看的社区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