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叫什么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其所反映出来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无法想象美国、英国、法国有一个叫苏州或通州的项目。”
近日,导演冯小刚在其文化宣传片开机仪式上的这段炮轰,引发了普遍关注。而10月15日就要实施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更是将“中国小区取洋名”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东方新卡纳,东锦花园 其实是同一个楼盘
曾经有人在微博上写道:在北京看一圈房子就好像周游世界——早上去“原乡美利坚”,中午去“澳洲康都”,下午去“北欧小镇”;如果明天还有兴致,那可以去“温莎大道”、“威尼斯花园”、“米兰阳光”……
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镇江与外国有关的小区名字不算太多,也非全然没有,比如像海德公园(小区)、圣地雅格(小区)等。
实际上,在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镇江市地名管理办法》中,关于我市地名的命名、更名就已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得使用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名和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殷金彤说,其实在管理办法出来之前,我市新建小区就已经禁用洋地名了。
“200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地名数据库系统,从那时候开始,小区用洋地名就通不过了。”而现在,不少新楼盘在命名之初,都会到地名处来咨询一下,工作人员都会将“不得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字母、标点符号”等命名规定解释清楚。
不过,一些楼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审核备案时用一个名字,比如用路名名牌、地块编号等命名,但在宣传推广时,则会取一个洋气一点的名字。比如东方新卡纳,在审核备案时用的名字是东锦花园。
记者致电该楼盘的贵宾热线,得到的答复是东方新卡纳是楼盘的推广名,但房子的产权证明上名字仍然是东锦花园。
中国小区取洋名 不自信还是文化多元化
关于“中国小区取洋名”的话题,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洋地名”是东施效颦,反映出来的是文化的不自信;但也有人觉得,开放性的城市应该更加包容,无需畏惧“洋地名”。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楼盘取名时,为什么不多考虑考虑本土的一些文化背景呢?现在到其他城市去看看,小区名字都差不多,千篇一律。”已经退休的石广惠,曾经是一名老师。在他看来,如今的小区名,大多缺乏地方特色,很多小区名称,和其他城市都存在重名,“谁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名字是不是还流行呢。”
不过,对于楼盘的名字,一些年轻人则显得比较中立。“小区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就像人名一样,现在不是有很多人也取四个字的名字嘛。”正在考虑买房的唐先生认为,最终决定购房的因素仍然是房子的品质、居住环境等,与小区名字无关。“我觉得和洋地名比起来,更让人反感的是楼盘的夸大宣传,比如一些楼盘,名字听上去是蛮高端大气的,但实地一看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完全名不副实。”
对此,殷金彤说,虽然地方上有相关的地名规章,但只能对开发商起到引导作用,但在地名执法中,地名主管部门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 新闻延伸
“城”建筑面积要达40万平方米,“山庄”真的要有山
地名有标准,不要太随意
除了洋地名,如今的楼盘大多讲究取个吸引人眼球的名字,这些名字也许听起来挺好的,但从地名标准上来说,却不一定规范。
“一个标准的地名构词,通常是用‘专名+通名’组成的,比如花山湾小区中,‘花山湾’是专名,‘小区’是通名。”殷金彤解释说。
而如今像“自由领地”、“四季经典”等住宅区地名,就存在通名缺失的问题,这些地名既没有指明方位,也没有告诉大家是什么性质的场所,外地人一听到这个地名,只能是一头雾水。
在《镇江市地名管理办法》中,关于居住地的命名有着更为详细的规定——
城: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贸和公建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小区、新村:相对完整、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区;
花园、花苑: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居住环境良好,绿地率在40%以上的住宅区;
山庄:建筑楼群相对集中,且依山而建,环境幽雅,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
公寓、新寓:指规模较小,容积率较高的单一高层住宅楼或普通住宅楼群;
园、苑、里、坊、院、庭、局等:指达不到花园或小区标准,但绿地率在25%以上的住宅区。
不过,殷金彤说,对于早前取了洋地名的小区或者现在一些不标准的小区地名,目前暂时不会更改,因为很多人已经熟悉了原先的名称,贸然改变,会给日常生活造成更大的不便。
(记者 巫悦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