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家庭农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优生活嘉年华

第003版
头版
 
标题导航
家庭农场
我市首个“家庭农场”撩开面纱
打造现代农业园
形成完整产业链
个人资金量不足期盼低息贷款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5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首个“家庭农场”撩开面纱
农场主曾是一名包工头,目前农场占地180亩,正在进行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计划打造成现代农业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个“家庭农场”,在汤立云看来,已不单单是个抽象概念,他会往里面填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

  今年3月底,丹徒区上党镇的村民汤立云从工商部门领到了镇江首张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这个我市首家家庭农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当上农场主后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

  文/图  竺捷

  了解农场主

  临时转行,承包前是包工头

  回想起注册家庭农场的一幕幕,汤立云感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他是3月25日向当地工商部门提交申请的,对照相关精神后,发现汤立云的条件全部符合,结果第二天就批了。

  几天之后,汤立云才发现自己申请的竟然是全市第一家“家庭农场”,这之后,省、市、区农委的领导都来参观过他的家庭农场,他们与汤立云座谈,倾听他的想法和呼声,寻找各级政府扶持“家庭农场”的努力方向。

  汤立云今年46岁,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而他一年前的身份,还是一位搞土石方的包工头,这种身份的转化,发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汤立云也感到有点突然。

  但这种突然是有伏笔的,回想起他自身的成长历程:2002年之前,汤立云与当地的农民一样务农;2003年他购买了一台挖机,给周边的工地干活;之后,他当起了土石方老板,再后来,他承包起了工程。而现在,干工程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而且往往施工费还要拖欠,钱老拿不到,汤立云就想着转变思路了,种植苗木是他转型的第一步。

  有了这种想法后,汤立云就时时关注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正好从电视上了解到国家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让汤立云想不到的是,他走的第一步就借了“家庭农场”的东风。

  他的农场梦

  计划再投资几百万

  扩大土地种植水稻

  对动辄几百亩土地的家庭农场而言,需要一个好的规划。

  但汤立云只能是边想边干。以他的家庭农场为例,目前,除了已经栽种下的各种树苗、玉米、西瓜外,他的50亩鱼塘很快就要到位,今年七八月份,他将要放入2万尾鱼苗。

  在汤立云的想法中,他还有继续扩大土地的想法,等周围的农户今年夏收结束后,由村里土地流转,他再承包300亩地用于种植水稻,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土地,他还准备再放养点鸡、鸭、鹅。

  而真正在规划层面,汤立云还是有盘算的。“一个农场,不能只有农田,还要有道路、房子,甚至包括一些观光设施。”道路,汤立云已经在搞了,等农场的几个功能分区建好之后,就要建道路;而房子,他准备建500平方米左右,用于办公、仓储、农用机械堆放等,之前,汤立云已经将申请报给丹徒区农委了,应该就这几天,农委就会下来查看,审批结束后,就可以报国土部门备案,这样建的房子就不会算违建了。

  “现在这样的规模,七七八八已经投了100多万元了,光基础设施建设就要搞两三年,全部建好还要再投几百万元,幸好农业产出是滚动式发展的,前期投入大,后期才有收获,至少,我很看好设施农业的市场前景。”他说。

  汤立云展示他领到的工商执照

  雷厉风行,与村民相处融洽

  其实,从体格上看,汤立云并不像农民,更像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而在做事情上,汤立云属于雷厉风行的一类人。

  每天,他都要到家庭农场去转悠,发现问题便及时处理,还要与雇工们交谈,随时了解现场第一手情况。当天,在没有任何遮盖措施的农田里,地表温度超过40℃的高温,人站一会儿,就感到热气蒸腾,而汤立云头戴一顶编织草帽,与农场的技术员交流情况,了解工程的进度。

  甚至正在田间锄草的雇工跟汤立云也很熟悉,因为现场温度太高,来自上会村东宝组的村民潘小林隔着几道田向汤立云喊话,让汤立云带一箱矿泉水来,汤立云立马答应。

  目前,汤立云承包了村民的流转土地,每年要付租金,分别是旱地500元一亩,水地700元一亩。同时,他的家庭农场一般有10个左右固定工,雇的都是本地人,每天每人的费用在50至60元。

  汤立云虽然没有当过村干部,但与村里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上会村有一个传统行业,就是开浴室,村里的青壮年不是到外地打工,就是到外地开浴室去了,留在村里的,一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没有壮劳力,地又种不起来。现在,国家扶持“家庭农场”,对村里来说应该是个好的留住劳动力的解决方法。

  记者探营

  首家家庭农场

  啥模样?

  180亩土地上

  有树、有瓜、有鱼

  汤立云向记者展示了镇江首份农场主营业执照,巧的是,这份执照他正好放在越野车的后备箱内,拿出来后,再看看身后的背景,正好是上会村社区,于是记者顺手就拍了一张照片。

  现在镇江市区到上党镇上会村的路已经好走多了,从大润发附近坐公交车,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能到上会村地盘。再登上汤立云的越野车,三转四转就来到了东宝庄,而汤立云的“宝云家庭农场”就在这里。

  进入农场的道路并不好走,全是黄泥路,但进到里面,景象好了不少,是大片比较规整的土地,而所谓“宝云家庭农场”的地界,也全用一根根水泥柱圈起来了。

  刚到,记者就发现有十余位农户正在田间锄草。汤立云说,这是他的雇工,都是周围的当地农户,田里现在除了洒除草剂外,还要人工锄草,否则草比苗长得快,会与苗争营养。

  放眼望去,有两辆大型挖掘机正在轰鸣着,汤立云说,他的家庭农场占地共180亩,目前他正在开挖50亩鱼塘,再看脚下,有一片种着树苗的土地,“这片是20亩地,种广玉兰苗,这已经是第二年苗了,再过三四年,树长大后就可以直接移栽了。这块地里的苗种得比较疏,这样即使苗大了,阳光也够,透气性也好,不用再移了。”

  往近处看,周围的东西还有不少:汤立云种了2亩栾树苗,年后刚种的,已有三个月了,现在苗刚露出土,一年后估计能有1米左右高;还种了3亩香樟树苗,这属大苗,快成形了,明年就能移栽;还有20亩西瓜,一个月前刚栽,再过两个月就能结果上市了;30亩的玉米种子刚播下去,现在苗还没出来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