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古城的巷里,斜阳下斑驳的青砖黛瓦,锈迹斑斑的大宅门,勒痕累累的井栏,还有辙印深深的石条道和闲坐在老宅门口的银发老人,似乎要向过往行人倾诉着隐藏已久的秘闻趣事。然而,却很少有人驻足问津,或许是无暇顾及,或许是早已忘却。在年轻人的眼里甚至不愿提及祖上留下的这份遗产,也许这是影响他们远走高飞的包袱,狭窄、阴暗、潮湿、拥挤已经成为他们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破落、空旷、寂静已经成了巷里的代名词。
可是,在顽童眼里,这里炊烟缕缕,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巷里是他们玩乐的最佳场所。捉迷藏从未迷失方向,蹬墙上屋无须用梯,只靠双手双脚,撑开依墙,交叉并行即可。大杂院里伴随同伴的成长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
在学者眼里,这里就是一个艺术宝藏。有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单纯从千奇百怪的巷里名称便可考究多时。什么大龙王巷、小白龙巷、东西麒麟巷、雁儿河巷、蛤蟆院、梅花巷,多么富有情趣;什么剪子巷、簸箕巷、篾篮巷、柴炭巷、醋巷、戥儿巷、盆汤巷、缸瓦巷,是多么的滑稽可笑。殊不知,正是这些雅俗共赏、包罗万象的名称为镇江这座古城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有力的见证。
伴随着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我带着相机一次次地穿梭在古城巷里,在我的眼里,它就是一部经典的教科书。我要尽快地阅读它,因为它已经让我认识了深藏在(大杨家门)巷里的画梁雕栋是那么的精美,使我近距离地感受到当年主人踌躇满怀的情绪;让我认识到(同鑫里、同德里)一群人是那么的真诚,看到他们同心同德共建家园的决心;让我看到曾经繁华的商埠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北五省会馆、芦州会馆)和香火兴旺的寺庙(火星庙、灵鹫寺、龙王庙、东岳庙);让我听到这座城市变迁的脉搏跳动声,小码头无码头,牌湾无湾,沧海桑田,古城在生长。
我不止一次地被居民问及小巷何时拆迁,从他们期待的眼神中我很无奈地说出大概的时间。我知道我是无法阻挡小巷的命运,城市要发展,居住条件要改善,一些巷里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接下来,他们的命运又该如何,我难以回答。北京的胡同在改造中消失,苏州的小巷在改造中迷失方向,如果我们单纯地保护几处古宅,在高楼林立的楼栋里欣赏它,喧嚣的城市和匆匆的行人,岂能与之相匹,这与西服里头穿一身唐装又有何异!
断臂维纳斯,是一种残缺的美,那是无奈。因为人们根本无法复制出她原先的美。凤凰古城秀美,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纷纷踏足,源自大山和沱江的庇佑。处于跨越发展的今天,最宜居住的城市山林,古城的巷里如何保持经年不衰,值得我们大家共同献计献策。
■故乡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