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出生于镇江南郊、沪宁铁路线东侧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还有个非常小却很古老的火车站叫做“渣泽”。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惯了来自铁道线上蒸汽机的轰鸣和内燃机清脆的汽笛。我还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在铁路边放牛、割猪草,或者对着列车上临窗的旅客做“鬼脸”……
忘不了儿时的岁月里,由于生活条件差,舍不得买两毛钱一张的火车票,我曾多少次跟着父母徒步去镇江城里,从“渣泽”到“镇江南站”单程就要步行3个多小时。
即使舍得坐火车进城,也很不方便:每天只有两趟上、下行的客车在小站停留短暂的几分钟,稍不留神就会误了车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句容农校读中专时,一次国庆节放假,因为长途汽车误了点,从句容赶到镇江火车站时,火车已经启动,我急得干瞪眼没办法。当时我正患感冒,仍然只能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累得半死。
就这样,我与铁路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直到2007年4月份,老家村庄旁的沪宁铁路线上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一列列的动车如蛟龙出海,铿锵有力地演奏着“路与车”的崭新乐章。列车的提速,也标志了时代的巨大进步。
到了2008年,在沪宁铁路西侧不到三公里的距离内,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的镇江段先后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了。
如今,因为形势发展的需要,小小的“渣泽”火车站早就停止使用了,但是这两条新建的铁路,正好都从我工作的小镇辖区通过。
为了确保两大工程顺利实施,我们镇政府的机关干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分昼夜地深入相关村民家中,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拆迁安置工作。
要不了多久,时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速火车将穿梭于家乡大地——我们镇江与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距离,正在不断地迅速缩短。
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这三条“钢铁长虹”,为我的家乡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也为镇江的经济腾飞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行“轨道”。
六十载新中国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让家乡镇江与时俱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如今,她正搭着改革开放之“车”,沿着科学发展之“路”,一日千里,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