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神 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导读

第002版
要闻

第003版
综 合
 
标题导航
神 州
中国代理商遭遇“成长之痛”
温州“太太炒房团”
欲抄底重庆楼市
广州举行女士“人肉多米诺”活动庆祝妇女节
百岁老太无疾而终
“红色葬礼”当喜事办
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三怕”
庐山出现雨凇景观
沪郊出现“家庭农场”新模式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9年3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入超“打工” 田就有人种
沪郊出现“家庭农场”新模式

  新华社上海3月1日电  上海松江新浜镇南杨村54岁的农民俞周峰,与爱人一起“包”了100亩粮田,办起了“家庭农场”,还尝试“种养结合”,养了猪,猪粪经过处理送到田里“养庄稼”。他说自己就是喜欢种田干农活,但以前收入不多。如今办了“家庭农场”,去年首次一结算,年收入7万多元,今年可望达到10万元。

  俞周峰的“家庭农场”,是上海郊区正在探索的一种粮食生产新模式,主要通过规范有序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把粮田适度集中起来,让真正爱种地、“会打算”的务农高手自愿来经营,并创造条件让农场收益超出进城打工的所得,这样“田才有人种”,种粮才有吸引力。    

  规模适度

  种粮主体、规模与能力相匹配,是创办“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在松江区,已成立了700多家“家庭农场”,经营粮田面积超过11万亩,已占到当地水稻面积的近七成。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一般都控制在100亩至150亩之间。封坚强主任说,规模适度太重要了,面积太小,没有规模效益;面积太大,农户忙不过来,再“分”给别人做,这与“专业”的初衷就相反了。农场经营户都要符合“吃苦耐劳、生产技术能力强、善于经营”等“门槛”要求,村委会进行筛选后要向全体村民公示。    

  “三赢”格局

  在土地流出户、家庭农场经营户和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三赢”格局,是家庭农场模式的内在活力。像松江这样的沪郊相对发达地区,农民非农就业率已达九成以上,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农户,既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这笔财产性收入,还可“腾出身”来从事其他劳动;而家庭农场经营户的户均收入与外出打工收入相比保持优势,“田才会有人种”。这样,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闲置农田大幅减少,麦稻产量增长,农机化程度和农产品安检率大大提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