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逛街  >   时尚男女

钱文忠:国人道德观崩塌快

发布时间:2010-12-20 15: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主持人语

  18日,钱文忠在成都《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签售会上说,眼下的国学热,很大程度是虚热,就好像是一个人头很热,双脚是冰凉的,而健康的人应该是脚很热,头保持清醒的状态。他认为《三字经》和《弟子规》就是传统文化的两只脚,尤其是《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第一规。

  本期嘉宾

  钱文忠,1966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后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等。

  采访手记

  2010年12月18日 成都

  这天的签售前有个记者会,没想到钱先生来得比所有记者早。说话的时候,他的八字眉一动一动的,立刻现出“百家讲坛”的经典脸谱,幽默可爱,但言语犀利。

  钱文忠有个说法:“眼下的国学热,很大程度是一种虚热。”30年的发展,中国不再贫穷,但经济发展的目的应该是文化发展、文明的增加。他说: “最近三五年,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观、伦理观、审美观崩塌得很快。我们拼命挣钱,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一点规矩都不讲,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虐待自己,我们没有幸福感、尊严感,这种发展还有意义吗?”

  我问何谓“虚热”?他说,这几年我们文化讲得太多,讲得少的恰恰是规矩和文明。我们应该先读读《三字经》《弟子规》,这是做人的基本文化和基本规矩,它们不仅是童蒙读物,更是全民启蒙读物,如同传统文化的两只脚,我们才可以站立起来。

  钱文忠透露,他已决定“离开‘百家讲坛’很长一段时间”,去给孩子当面讲《弟子规》。他说有件事情让他印象深刻:今年他和朋友发起一个“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向云南山区孩子发了几百份问卷,他们最想问上海的孩子什么问题?有十几个孩子的问题是“上海的小朋友会不会经常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卖掉?”有什么心愿?大部分孩子说将来要赚大钱。赚大钱是为了什么?几乎没有孩子回答。我们家里的老人也经常会问:你们赚那么多钱干吗?实际上《弟子规》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实录

  《三字经》和《弟子规》,传统文化的两只脚

  《弟子规》补课,讲基本规矩

  记者(以下简称“记”):钱老师,聊一聊你今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的《弟子规》,当时为什么敲定讲《弟子规》?

  钱文忠(以下简称“钱”):我在讲《三字经》的时候就有过想法,先讲《弟子规》。现在我们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规矩和文明。世博是世界文明的窗口,参观上海世博后,你可以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随地吐痰等,这些观众不是没有文化,是没有文明。

  这几年我到处问一个问题。1978年的时候我12岁,当时党中央讲国民经济濒临破产,实际上还可以讲社会文化濒临破产,全民的信仰濒临破产。这 30年中国取得的成就,物质财富的增长没有人否认。我的问题就是,两代人拼出了30年的中国奇迹,30年以后中国交给谁?只能交给现在一亿四千万中国的独生子女。

  我有孩子的时候,我跟我爸讲,你别高兴,你别以为做了爷爷你就是爷爷,很有可能孙子会是爷爷。我爸不信。我说你走着瞧。我儿子生下来,跟我一模一样,我小时候干的坏事他也基本干过。我小时候干坏事会被我爸拖出去暴打一顿。现在儿子做坏事,我爸会一路小跑跟在后面。这种事情是普遍的,怎么办?我们现在最关注孩子的知识、身体,各种营养往里塞,给孩子报各种班,我们唯一能够让步的就是孩子的规矩。所以孩子缺的是规矩,一种感恩的心情,对父母的感恩,对传统的感恩,对一切感恩,孩子不懂得和别人分享,和别人共同承担。

  这几年我们一直讲有文凭没文化,有学历没能力。但有一点没讲过,我发明的,叫有教育没教养。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教育和教养也没什么必然关系。我问过季先生,老爷子您觉得这辈子最重要的老师是谁?他说是我妈妈。胡适也这么回答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有几个是读过书的?但你能说她们没有文明,没有教养吗?

  一个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受过教育,但是一个社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应该有文明,社会成员应该有教养。现在我们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太差,你再有钱,经济再发展,城市乱哄哄的,不排队,不让座,乱闯红灯,不讲规矩,没有一个人会幸福的。

  所以《弟子规》是讲尊敬老人,讲一些做人的基本规矩。如果说《三字经》比较偏重于“文化”的话,《弟子规》更多的是讲“文明”, 如果一种文化不落地为文明,这种文化早晚要被风吹雨打去。西方文化之所以至今强大,主要是它落实成文明,变成了人的习惯。玛雅文化之所以消亡,恐怕它没有好好落地为文明。

  规矩不会影响创造力

  记:之前讲《弟子规》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它会像今天这样传播速度那么快?

  钱:我知道最先推广《弟子规》是外企。当时有一批外企的CEO是海外华侨,他们突然回到祖国,招了很多高学位员工进来,发现这批年轻人说话、行为规矩怎么不对呀。他们就组织员工学《弟子规》。还有就是佛教界的推崇,很多讲《弟子规》的是高僧。台湾的净空法师说:《弟子规》只有1080字,360 句,但分量相当于一部《四库全书》。

  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在山西陕西,陕西青年报,居然已经连续做了一千多期《弟子规》,一天没断。那边有个枫溪矿业集团,20多万员工,党委发文件要求全体学习《弟子规》。盖红章的文件都在我那儿。我是今年7月份开讲,很多人早在我讲之前,默默无闻地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教育员工。

  那个枫溪矿今年父亲节组织孩子到井口去等候父亲,有一个女孩子非常娇惯,矿下出来一百多人,全跟泥猴一样,她认不出自己的爸爸。矿上给每人一块毛巾,这个女儿认出了爸爸,扑上去问爸爸,你怎么那么脏,我都认不出你。她爸爸说,孩子,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这个孩子原来在家什么都不干,但是后来每天要把一把毛巾给爸爸拧好。

  记:你觉得《弟子规》的传播,对今天的孩子会有一些作用吗?

  钱:我特别希望孩子不要叫爸爸、妈妈的名字,不要直呼其名。孩子能够在家里替父母多问寒问暖一句,能够给父母倒杯茶,给父母拧一块毛巾,这样就可以了。我听得最多的是在家里,父母叫孩子,孩子不理父母。他很忙,打游戏等等。现在学了《弟子规》,父母唤他,孩子基本会答应爸爸妈妈一下。所以还是有作用的,当然对我们教育的体制化只能是一点矫正。不能估量过高。

  记:《弟子规》播出后,也有反对声音,比如孩子或员工太守规矩的话,会不会对他们的创造力或个性有影响?

  钱:钱学森、钱钟书先生从小就守规矩。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季先生来上课,朱光潜、张岱年先生还上课的,我们都赶上了。但你不知道,这几位老先生上课都不怎么样,除了季先生,都是结巴。为什么?从小上的规矩。我们现在似乎认为老一辈风流倜傥,那是不开口的风流倜傥,小时候背不出来书挨打的。我要说明的是,规矩不会影响创造力,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爱因斯坦从小规矩多严!在日耳曼的犹太人家里长大怎么可能没有规矩。恰恰是从小没有规矩的,长大以后有创造力的,恐怕比例倒还不一定大。

  悲观,但总得做点什么

  记:有人说今天是现代社会了,为什么还要回到传统文化?

  钱:很多东西是变了,社会很难说有什么变化。我们毕竟还是中国人,毕竟还是这样一种文化。如果我们要建设文化软实力的话,你得有资源,我们总不能拿美国的文化来做我们的资源吧?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用的东西,现代和传统这概念仔细想一想是很可笑的。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传统,像一条河流流过来,完全在于你怎么看。

  现在太多的人关注变化,我觉得还是要关注不变的东西。比如现在男孩子中的“伪娘”,我不大接受。男孩子受的教育,衣服应该时髦,也就是西装领口的宽窄,三颗扣还是两颗扣,终归是黑、灰、蓝几个颜色,这是基本不变的。现在很多人把时髦理解成时尚。其实时尚最重要的是“尚”,这个“尚”就是不变, “尚”是高尚,比较有标杆性的东西。

  我相信《弟子规》传达的精神,只要中华民族还在,大概是不大可能变的。你说这个“孝”字,“五四”以后批得一塌糊涂,甚至提出来孩子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种观点在“五四”和“文革”时期很时髦。所以回头来看,现在不过是重新寻找永恒和不变。

  记:你说《弟子规》有两大功用,一是儿童教育,一是企业管理,比较受家长和企业高管的欢迎。之所以受欢迎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个很功利的目的?因为最应该受教育的是家长而不是学生,儿童从来都是模仿者。

  钱:我是这样想的,两个方面。第一,父母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比如我这个年龄的一批父母,可能是中国比较有问题的父母,为什么?1978年以前,全中国除了两个人例外,一个梁漱溟,一个吴宓,大家都骂孔老二。我们恰恰在对传统批得最狠的时候长大,现在做父母的恰恰是这批人。

  接下来要做父母的,离传统文化更远。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说是毛的话,它所依附的皮是家族社会。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问题,“独二代”,他们做父母的时候,离传统文化会更远。

  第二,我一直有个观点,1949年出生的人到现在60岁,对传统文化来讲,60岁以下的中国人和六个月的孩子基本是一样的。60岁的人恐怕还多了一点批判的成分,因为他们被批过几轮。所以我倒是没有对《弟子规》有过高评价,而且我是很悲观的,你看我笑嘻嘻的,我很快乐,但我不乐观。我认为现在面临的孩子教育、父母教育、社会文明的培养,都是一个超级、超级、超级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根本不可能一本《弟子规》会解决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总得做点什么,《弟子规》还是比较好的一个东西,当然我不认为它会包治百病。

  社会需要公民

  公民需要底线

  记:现在有些人一讲到国学,给人感觉就是包医百病。

  钱:我特别怕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好像国学什么都好,都对。很多时候我讲有的不适用,比如专制主义,对女性的不尊重等。我们民族一直在做梦,想找一个灵丹妙药,或者找到一个什么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苦咱们已经吃够了。眼下的国学热,很大程度是一种虚热,好像一个人头很热,双脚是冰凉的。健康的人应该是脚很热,头很清凉,保持清醒的状态。而《三字经》和《弟子规》就是传统文化的两只脚,都是很基础的文化和行为规范。

  现在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强大了,不用向西方学习了,只要到中国传统当中学习就可以了。中国人有一种绝对思维,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特别容易走极端。我至今顽固地认为,一个民族还是要有信仰层面的东西,比如西方经济文化发达,法制完备,但它还是保留了周末做礼拜,起码基督徒有几件事情是不能做的。

  我现在不担心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事情做不到,而是担心还有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这几年有儿子把妈杀了的事情。我们社会现在最需要的是公民,公民一定是有底线的,不然就成流氓了。我们都讲,汉族没有宗教,但不能说没有宗教情怀,那就是孝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孝一直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尤其是《弟子规》,一开始就讲首孝悌,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底线,是中华民族的第一规。

  记:《弟子规》里你最喜欢哪句话?

  钱:我觉得还是总序,就是《论语—学而》篇的东西,“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根本。

  记:有没有想过,《弟子规》之后解读的下一部作品会是什么?

  钱:我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再上“百家讲坛”,希望这段时间去推一推《弟子规》。现在易先生、于丹老师好久不讲了,王立群先生好久不讲了。央视希望我能够接着往下讲,但我会离开一段时间,去做一些比较切实的事情,这个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这张脸因为在电视上露得比较多,可能有很多小朋友想看看,那就送上门让人家看看,当面给他们讲一课。我发现到过几个地方,孩子们很开心,那我就做一点能够让人开心的事情。我年底在上海开班,教孩子《弟子规》,我自己去讲,不是说组织一个公司,用钱文忠的牌子收点费。(本报记者 梅柏青/文  张卓君/图)

(编辑:qiuki)

(作者: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