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恩•戴维斯:玫瑰花蕾的悲歌
提文:有人说电影《公民凯恩》中,凯恩的原型就是报业大王赫斯特,也有人凯恩临死前说的“玫瑰花蕾”其实就是赫斯特的情人玛丽恩•戴维斯。而电影开头中,凯恩一掷千金为第二任妻子兴建歌剧院的桥段也是来自赫斯特与玛丽恩•戴维斯交往中的桥段。总之,这位默片时代和丽莲•吉什的女星,她的传奇连着另一段传奇。
在很多人看来,玛丽恩•戴维斯(Marion Davies)也许是默片时代的明星中最令人扼腕惋惜的,她才华出众却有如午夜昙花,始终没有跨过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语言障碍,当有声电影取代默片时,这位曾经和丽莲•吉什齐名的影星只能渐渐退出银幕,和无声片一起沉寂在历史的过往中。而直到今天,她的影像经典已经鲜有人可以记起,世人津津乐道的也只有她和当时的报业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暧昧情史。
和玛丽莲•吉什的病弱与玛丽•璧克馥一成不变的娇俏相比,玛丽恩•戴维斯的美貌看上去更加明朗健康,还是少女时就频频登上众多刊物的封面,更为可贵的是她在拥有美貌的同时还有着出众的表演天赋,16岁时便已在美国的戏剧中心百老汇登台演出。
在一次演出中,玛丽恩•戴维斯独特的风姿让当时权倾一时的美国传媒大王赫斯特一见钟情,迅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甚至不惜发动自己的人脉网并投入重金为其演艺事业造桥铺路。在赫斯特的鼎力帮助下,戴维斯很快打入好莱坞,并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银幕宠儿。
1920年,年轻的玛丽恩•戴维斯终于架不住赫斯特的攻势,与之在加利福尼亚同居。大概是终于抱得美人归,赫斯特兴奋之余更是利用自己的传媒优势大肆宣传戴维斯。但是和当年戴维斯刚刚挺进好莱坞时的宣传效果恰恰相反,高频度的轰炸使得观众一度对戴维斯厌恶之极,险些让她成为票房毒药。然而这丝毫不妨碍戴维斯和包括查理•卓别林在内的许多著名导演的合作。这个时期戴维斯最为著名的角色来自1922年拍摄的《When Knighthook Was in Flower》,戴维斯在此片中对法国王后玛丽•都铎的完美演绎不仅好评如潮,也让很多年中对这个角色的演绎无人能超越。
但是在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之后,戴维斯的演艺之路开始从顶峰向低谷滑落,虽然在此期间仍然拍摄了诸如《走向好莱坞》等经典影片,但是随着有声电影对默片的冲击越来越大,无法适应有声电影的戴维斯也渐渐开始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由时代变革所带来的问题,就连她那个几乎无所不能的情人赫斯特也无能为力。1937年,有声电影开始成为主流,失望的戴维斯宣布退出影坛,就此再也没有涉足电影一步。
退出影坛的戴维斯居住在加利福尼亚一处赫斯特专门为她建造的宫殿中,和这位报业大亨过起了有实无名的夫妻生活,并育有一女。应该说戴维斯和赫斯特确是真心相爱,只是因为碍于社会舆论对其名誉地位的影响,赫斯特才没有正式和他的妻子离婚。
1940年,导演奥森•威尔斯拍摄了著名的影片《公民凯恩》,这部电影就连赫斯特都能看的出来是在影射自己,但其中被伤害最深的,却是戴维斯,因为剧中影射戴维斯的那个角色苏珊•亚历山大只是一个依靠自己情人能力和容貌去博得名声的庸俗女郎,而剧中出现的“玫瑰花蕾”这一台词,也被传作是赫斯特对戴维斯私处的昵称。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赫斯特恼羞成怒,倾尽全力来封杀这部电影,使得《公民凯恩》直至二战结束后才得以公开发行。事后导演奥森•威尔斯也承认这部电影唯一的缺憾就是伤害了玛丽恩•戴维斯。因为现实中的玛丽恩•戴维斯不仅拥有出色演技,人缘也相当不错,唯一的嗜好仅仅是喜欢喝酒和迷恋七巧板游戏。
从17岁进入影坛,到1937年宣布息影,玛丽恩•戴维斯的电影生命不过短短的二十余年。1961年这个曾经在默片时代风光无限的电影明星因为癌症离世,戴维斯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而没有能够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对于她和她的影迷来说都是一种遗憾,但她在默片时代塑造的形象已经足够她的名字和电影史一起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