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快言快语
垃圾分类
任重道远
王丽青
想要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然而在我国,垃圾分类虽然推行多年,却仍然举步维艰。垃圾分类之路到底怎么走?这其中,既需要公众的垃圾分类“养成意识”,更需要垃圾处理终端的“科学分拣”。
首先是“意识”问题。实现“意识”的养成,关键在于宣传和教育。在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做的实在不算少,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宣传讲座、主题活动真正是层出不穷。
但可惜的是,很多宣传仅仅停留在告诉人们如何分、怎么做的表层,没有将其提升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一项全民活动。再加上现阶段我国的垃圾分类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条文,也缺少具体的实施措施,而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养成“意识”来实现源头分类实在很不现实。
接着是“分拣”问题,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分”——分类垃圾箱投入使用已有时日,但大多数分类垃圾箱上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想让过往匆匆的路人弯腰于垃圾箱前“研究”之后再扔垃圾,难度显然很大,况且是在没有对照标准的情况下;至于“拣”——就像一些市民所说,就算我分类扔垃圾了又能如何,环卫部门收垃圾时还不是再重新混起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的确如此。而这也导致了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
垃圾分类看似是举手之劳,但其背后却蕴含诸多环节、牵涉诸多方面,需要政府、公众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在制度建设、工作重心、管理方法、社会行为等多方面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