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现场,杨青风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拍摄照片,他让人们看到了盲人是如何使用相机,如何用心灵感官来进行拍摄。
展览厅里,一位外国观众蒙上了眼睛,用盲人的方式来“观看”这些摄影作品。
色彩缤纷的世界无法在盲人眼中成像,也无法分辨色彩,但现在他们可以用手中的相机来代替眼睛。
这种有凹凸纹理的特殊照片是专门为盲人设计冲印的“盲人图片”,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冲印技术。
摄影培训课上,英国的培训师们实地为学员们讲解专属于盲人的拍摄技巧和方法。
“失明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感知这个世界,只是我们的角度不同而已。”
“尽管我失去了我的视力,但我没有失去我的视觉。”
“当你看不见外面的时候,你就会更多地往自己内心看。”
“当我举起相机,我想记录的不是我看不到的画面,而是我心中的想象。”
“你们一定好奇我怎样把握我的镜头,事实上,我并不在意,这正是我拍摄的技巧。”
这是来自几位盲人摄影者的声音,北京“1+1声音工作室”的几位视障人士在通过声音广播做出了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成绩后,又开始向他们的自身缺陷发起了挑战,他们要学习用影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盲人玩摄影,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对于很多不知道的人来说,听起来就是一件新鲜事儿甚至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在国外盲人摄影并不鲜见,有着像Eckert这样的世界知名的盲人摄影师,也有着教盲人学习影像语言的培训机构。而国内虽然也有一些盲人爱好摄影,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盲人摄影,他们只是低视力者,从医学的角度上称之为盲人。
盲人摄影起源于英国,英国的一家非盈利机构Photo Vioce也长期有着从事教盲人学习影像语言的培训项目,并在其他一些国家进行教育传播,其目的也是为了寻求通过影像语言来搭建盲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当“1+1声音工作室”的成员们得知有这样的项目后,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通过联系,英国Photo Vioce机构的两名培训师便来到了中国,开始对他们进行摄影培训,这也意味着盲人学习影像语言的系统培训课程开始登陆中国。
在接受培训的视障人学员中,李宁和杨青风是两位零视力的“纯盲人”,他们学习摄影的难度比起其他几位低视力学员来说大了很多,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才使得这个培训项目更加有意义。他们完全抛开视力因素,纯粹用心灵感官进行拍摄的方式也体现了盲人摄影培训项目的灵魂所在。日前,参加培训的盲人学员们顺利地在三里屯举办了作品汇报展览,他们让人们看到了盲人是如何玩转相机,也让人知道了他们是如何用影像语言来和正常人沟通。
无论是杨青风、李宁两位“纯盲人”还是其他几位低视力学员,他们学习摄影并非是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而是要通过摄影来探讨盲人如何用影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弥补自身缺陷。
李刚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