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关注

一封感谢信牵出的医改故事

发布时间:2015-11-12 08:4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丹徒区上党镇盘荣村村民王家令今年83岁。他已经记不得能看清楚报纸上的字是多久前的事情,但3个多月前,原本被村民误认为是“骗子”的康复眼科医院的医生,为他摘除了眼疾。昨天上午,他向前来看望自己的医护人员“炫耀”起了好视力:“治好了,能读书看报呢!”

  开心的不止王家令一人,同村27名老人享受减免优惠接受了手术治疗,都“看清楚了世界”。老人们告诉记者,重见光明让他们和家人一起甩掉了包袱,身心得到了“大解放”。村里细心的退休老教师梅金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医院上门义诊,安排了两辆专车免费接送老人,周到热情深得民心,有的老人讲,‘手术复明后,今年9月3日大阅兵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是我的幸运,内心非常高兴’……”老伙伴们手术后的一周,老金给医院和市领导写去了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农村的贫困患者送去光明。

  患者给医院写感谢信,算不上新鲜。但是,对于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康复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封信的分量不轻,并足以令他们激动。

  “转变体制和机制,引入先进服务理念,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康复集团党委书记、院长朱夫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是检验医改成效的金标准,透过这封信,也增加了他通过改革惠民的信心。

  201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引入民营资本,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集团合作,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立了我市首家眼科专科医院。放眼周边,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也就意味着迈出多元化办医的新步伐需要更多勇气和汗水。

  事实上,这已然是一条惠民之路。康复眼科医院院长石春和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册子,清楚记录了医院“扫盲办”4个初筛小组每天的脚步,“每天兵分四路、一组三个人带上设备,深入社区、农村做眼健康筛查,镇江的边边角角都跑过。”

  7月15日,“扫盲”小分队把义诊送到了地处偏僻、老年人居住密集的盘荣村。经过初筛,王家令和另外60多名眼病患者,被医院派去的专车接到了城里治疗,未患眼疾的梅金辉随车同行。“说实话,我是不太放心,跟来看看。都说老人好骗,义诊、车接车送,真能有这样的好事?”老人告诉记者,进了城、到了医院,看到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做检查、宣教,他的心定了,还用手机翻拍了医护人员的照片,“他们的精神值得发扬。”

  经过石春和等眼科专家的检查,27名老人接受手术治疗,并享受费用减免优惠。“农村老人生病,大多数是能拖就拖,一是进趟医院不容易,二是怕花钱,也花不起钱。”梅金辉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面对实际,我们农村(人)考虑不到的,医院想到了,安排两辆专车免费接送,帮忙去当地医院办理转院证明,给有经济困难的老人减免手术费……”

  “坚持公益性是原则!”朱夫解释道,康复眼科医院作为多元化办医的产物,它身上的公益性体现在——服务好、收费不贵、公益活动多,并且已有体现。

石春和又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年初,康复眼科医院与市老龄办共同启动“眼健康助老行动”,医护人员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村村落落,为老年人免费眼健康筛查、提供白内障防治建议。截至目前,该院已派出医护人员义诊近千次;全免费救助贫困患者205例、免除费用120多万元;享受部分减免手术费1200人次、为患者节约60多万元;免挂号费13000多人次,优惠来院患者150万元。

  “我们都是享的改革的福啊!”76岁的李智勇是盘荣村老年协会的负责人,在村里德高望重,昨天他受村民委托,进城向石春和及医护人员表达谢意。老人口中的“改革”,不尽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作为医改的直接受益者,他的话没有错,脸上的笑容也在印证他的感激是真的。(记者 朱婕)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兰友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