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的肉 句容市检察院 提供
金山网讯 租用民房作为黑窝点,购进生猪肉后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随意添加“色素、亚硝酸钠、磷酸盐”等添加剂,将生猪肉加工成形似牛肉的半成品进行销售。
短短8个月时间,41982公斤“毒牛肉”被销往市场,流向了百姓的餐桌。日前,句容市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黄甲等三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批准逮捕。
租民房当窝点 大肆加工销售假牛肉
检察机关查明,2012年初,犯罪嫌疑人黄甲为获取非法利益,在南京市栖霞区某村租用房屋,私自采购生猪肉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随意添加“色素、亚硝酸钠、磷酸盐”等添加剂,将生猪肉加工成形似牛肉的半成品进行销售。
后因该村拆迁,黄甲于2013年8月初,伙同黄乙(黄甲之子)、黄丙(黄甲之弟)到句容市下蜀镇租用某自然村张某的房屋,继续采购生猪肉进行加工销售。
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28日期间,黄甲等3人先后从商丘某食品有限公司采购生猪肉,共加工出形似牛肉的半成品达41982公斤,后运送至南京市下关区某市场进行销售。
2013年10月29日,执法部门现场查获扣押形似牛肉未销售的半成品6437公斤。后经有关部门鉴定,加工出的形似牛肉的半成品亚硝酸盐和磷酸盐超标。
用外人不安全 “黑作坊”里全是家里人
执法人员介绍,犯罪嫌疑人黄甲的“黑作坊”既没有卫生合格手续,也没有营业执照等证照。黄乙、黄丙负责在加工点加工猪肉,黄甲就在外面跑业务,包括联系进货、销售。
据嫌疑人交代,黄甲之所以没有招过任何工人来帮忙,是因为害怕招来的外人不可靠,所以坚持叫家里人来帮忙。
“黑作坊”需要加工的生猪肉来自何处?原来,这些冷冻猪肉是黄甲从一个叫张某和一个外号叫“老七”的男性那里买的,他们两人自称在河南商丘某食品有限公司做销售,黄甲每次要货都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
黄甲的收购渠道是:哪里的生猪肉价格便宜,他就从哪里进货。
由于业务关系,黄甲又认识了李某,并从李某处进货,李某也自称是河南商丘某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员。
添加剂随意加 猪肉摇身一变成“牛肉”
黄甲以前看过别人做假牛肉,知道一整套流程。一般情况下,他们先往生猪肉中添加盐、亚硝酸钠、淀粉、还有复配水分保持剂,然后就是加着色剂等。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把猪肉做成牛肉一样的形状和口感,卖的时候能多赚些钱。
黄甲的“黑作坊”没有任何检验、检疫工具,也从未请人来进行过检验。黄甲让黄乙、黄丙随意添加添加剂,根本没有任何称重或者其他计量工具。
“看肉不够红就多加点,够红就少加点。”加添加剂随意性很大,所以他们自己也知道,肉中的添加剂含量很有可能超标。
黄甲三人将加工好的假牛肉进行包装,然后装进从纸箱包装厂订制的纸箱进行销售。
这些纸箱上印的名字都不同,有“食品周转箱”、“康泰食品”、“清真阿林食品”等,但所有包装箱上均无厂址。这样,猪肉摇身一变,就成了“牛肉”模样。
经过统计,黄甲等人销售的假牛肉价值105万余元。
(通讯员 徐亨华 杨莉 记者 胡四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