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关注

【文化】《全唐诗》,吟咏镇江的诗作达一千多首
诗乡词海看古城,诗意万千属镇江。如今,我市正创建“全国诗词之市”——

发布时间:2014-01-09 08: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料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报记者 翟进

        本报昨日A6版《她走了,他在墙上为她写诗》,华山村村民杨强耕以诗寄情思念亡妻,堪称一段穿越千年的现代版“华山畿”。

        斯地、斯人、斯诗、斯情……千百年前,诗的种子就在镇江大地深深埋下;千百年来,林林总总吟咏镇江的诗词歌赋在这片土地写就、传唱、诵读。也许风骨血脉里便有着诗的基因、文化的积淀,镇江自古以来就是崇诗尚文的诗乡词海。且让我们乘着诗的翅膀,回眸千年。

        往昔——

        古城诗风竞显风流

        与镇江相关的好诗词何止百首。从最早的《华山畿》在镇江大地上诞生,成为梁祝故事的雏形;到镇江本土文化与南下的中原文化交融汇合,吟咏镇江的一大批诗作尽显六朝流风;再到隋唐时期,京口通津以交通便利,吸引商贾仕宦游历至此,谈笑间低吟浅唱,据考《全唐诗》中吟咏镇江的就有一千多首;再及北宋、南宋,诗家们更是怀古抚今,留下不朽名作;元明清时期,除了汉族诗人外,还有契丹、蒙古族、满族,以及高丽、日本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题材、体裁和意境上都有进一步扩展。

        在浩荡的历史画卷中,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词家,大都在镇江写下不朽诗篇。

        值得一记的还有苏东坡11次来镇江,作诗词百余首。李德裕三任镇江刺史,写下“多景悬窗牖”等许多诗篇。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更是名垂千古。婉约派柳永对镇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死后长眠于北固山。更别说《唐诗三百首》末篇《金缕衣》,为镇江才女杜秋娘所作。

        我国第一部艳歌总集《玉台新咏》为南朝镇江名士徐陵选编,中唐殷瑀编纂的《河岳英灵集》,北宋曾彦和编纂的《润州类集》,清代张学仁、王豫编辑的《京口耆旧集》等,都为保存地方文献并使之广为流传起到重大作用。

        这些百读不厌的好诗好词是镇江的宝贝。让人欣喜的是,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一共136篇(段)。篇目中地理信息明晰的城市,最多的是镇江(5篇)。此外,高中阶段无论普高还是职业学校,其语文教科书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直都是背诵篇目。

        今朝——

        镇江打造诗词之城

        看今朝,镇江诗风不减更浓。

        20世纪50年代,镇江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化人成立了中泠诗社。1962年重阳节,市政协刘锡康与市文联朱庚成等邀约地方文坛知名人士数十人雅集于北固山多景楼,成立了多景诗社。据1987年《中华诗词年鉴》所载资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省、市成立最早的几个诗社之一,也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单位之一。

        1987年4月22日,镇江市诗词协会成立。

        1993年中秋夜,首届镇江市诗词大赛颁奖仪式在芙蓉楼举行。在老一辈诗家文人的指导下,一批诗坛新人渐趋成熟。在首届江苏中青年诗词大赛、全国“鹿鸣杯”诗词大赛、“李杜杯”诗词大赛、第二届华夏诗词奖赛中,我市诗人均有斩获。

        1996年初,全国省辖市中最早成立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组织——镇江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

        2002年,扬中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首批全国“诗词之乡”称号。

        镇江诗界各路文人各类诗体各领风骚,诗界盛事不胜枚举。可以说,当今的镇江诗坛,在全国依旧有一席之地。

        有了这么深厚诗风诗韵“打底”,创建“全国诗词之市”也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去年1月初,市诗词楹联协会向市政协报送了《关于创建江苏和全国诗词之市的请示》。4月18日,创建领导小组在全国首批命名的诗词之乡扬中市,召开了镇江市创建“全国诗词之市”现场动员会。市委书记杨省世对全市开展诗教和创建“全国诗词之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开展这项工作对市民深刻认识镇江,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推进镇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很有必要。

        诗词组织是创建工作的基础和主力军,我市把建立健全各级诗词组织,抓好各级诗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完善、健全辖市、区诗词协会入手,以带动基层诗词组织的建立。明确由市、区政协在职领导分管诗词协会工作。着力组织,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诗词组织网络,并积极发展会员。2013年前,市区计有诗协、诗社17个,会员约2000余人。开展创建后,诗词协会达30多个、各类诗社、诗词组织130多个、会员总数达4230人。

        “诗词进校园”也成为创建的抓手。“重在课堂,不局限在课堂”成为主旨。镇江实验学校道德童谣文化吸引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前来访问,先后获全国和省多项奖励。江苏省镇江中学、市第四中学、市外国语学校、市中山路小学、市第六中学、高资中心小学、江苏镇江实验学校、孔家巷小学、支显宗中学、桃花坞小学、市江滨实验小学、丹徒实验小学等一大批学校,诗教工作都蓬勃展开,饶有特色。

        自2010年12月4日起,由市委宣传部、市互联网协会主办的“沿着诗歌看镇江”文化寻访活动,成为镇江网友和市民的固定活动。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们以诗歌为线索,串起北固湾、春江潮广场、西津渡、金山芙蓉楼等地,实地探访那些家喻户晓的诗歌诞生地。

        我市还认真抓好诗词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工作。各级诗协、诗社积极举办诗词培训和研讨。为提供培训教材,市诗协组织人员编写了《诗词入门》,第一版印4000册,分发到机关和学校。根据需要,将再版。京口、润州、丹徒都编写了培训教材,举办了诗词培训班。

        好一个诗意万千的新镇江!

        相关链接

        大家都来读一读,镇江百首好诗词

        《镇江百首好诗词》去年评出。这100篇名篇佳作都是历代诗人吟咏镇江的力作。共包括唐以前《华山畿》(南朝宋·清商曲辞)等4首,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等19首,宋《游金山寺》(苏轼)等31首,元《多景楼》(杨维桢)等5首,明《甘露寺》(高启)等10首,清《己亥杂诗》(龚自珍)等25首,当代《焦山瘗鹤铭》(柳诒徵)等6首。这一百首的遴选可谓一轮轮忍痛割爱,因为镇江的好诗词实在太多啦!

        评选之初,市诗词楹联协会初选出三百首,广大市民和诗词爱好者也参与了网络投票和推荐,有关学者教授结合市民投票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最后又听取了三位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唐宋诗词主讲人莫砺锋,南师大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钟振振,清华大学教授、中华诗词研究所所长王步高的意见,最终评选出来。

        关于镇江的诗词,你能脱口而出的有几首?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动动手查阅书籍或在网上搜搜,花一点点晨起或睡前的安静时光,吟咏背诵,让你的生活增加些许诗香味吧。

        (翟进)

        千古江山属诗人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诗人词家的“洞天福地”,清辞丽句,饮誉四海。究其缘由,地灵人杰,藉江山之助也。

        晋“永嘉南迁”,中原士庶大家如过江之鲫,南渡侨寄于京口。一时迁客骚人,风起云涌,诗杰文魁如鲍照、颜延之、江淹、刘勰、徐陵、萧统、何逊辈,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飞文染翰,写下许多绚丽多彩、蜚声古今的绝唱。

        隋唐之际,京口为大江南北通津,骚坛巨擘王湾、孟浩然、王维、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绅、杜牧等途经于此,无不登山临水,吟咏流连。一时京口繁华皆为雅致,江山风月尽入吟怀。本籍诗人张祜、许浑等更是寄情山水,触目兴怀,留下许多佳作。

        北宋初年,润州甲第云屯、雅士云集,一时名流如刁约、范仲淹、欧阳修、梅尧巨、苏舜卿、王安石、沈括、苏轼、黄庭坚、米芾等,都写有流连于此的名篇巨制。南宋时,镇江是抗金前线,守土之官和爱国士子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岳珂、程珌等,每登北固亭、跻多景楼,则抚今追昔,吊古伤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思绪情怀。

        天与画本借诗人,历代歌咏镇江的诗词何止万千!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典诗词计有百首,其中写及镇江的就有五首,为中国城市之最。诗誉可谓高矣,诗称何其盛也!

        镇江诗词不乏风花雪月之作、思妇劳人之歌,但山水诗是主体,豪放词是特色。千百年来,以其卓然独具的风采为人喜爱,代不绝吟。今天,建设文化镇江,打造镇江诗词文化品牌理所当然。创建诗词之市,必须依靠如唐宋时李德裕、辛弃疾那样的“文章太守”, 必须依靠爱诗、读诗、写诗的百姓,还必须依靠善于创作名篇隹作的诗星词杰。

        清代诗人袁枚曾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只要我们继承传统,创新求变,精心“寻诗”, 就一定能写出新时期的“绝妙词”!(范然)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