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市”是什么?据地方志,“城厢市”的“市”仅指人口比较密集,有“做买卖”的“菜市、市井(街,市场)”而已,没有行政职能。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古运河挖出的河泥中捡瓷片时发现了有“城厢市公所”字样的门牌。这样的“市”,曾经还挺多的。
金山网讯 “城厢市公所?没听说过市区有这个地方。”“那是你孤陋寡闻。就在西门桥附近,已经拆掉了!”最近,一些在河滨公园遛弯的老人为这个话题争得面红脖子粗。起因是一位家住东门附近的张姓收藏爱好者在古运河挖出的河泥中捡瓷片时发现了有“城厢市公所”字样的门牌。被发现的一共有3块标牌,分别代表民国时期镇江3个不同的时间段。
这块标有“城厢市公所”字样的蓝底白字门牌,搪瓷已脱落不少,字虽斑驳难认,但“城厢市公所”的字样十分清晰。“厢”字写的是“广”字头,而不是“厂”字头。由于标牌上的汉字是从右向左书写,故有人认为阿拉伯数字非“14”而是“41”。如果是前者的话,这个号码在当时被认为很不吉利,是不会有人愿意以其作门牌的。
门牌的左侧还标有“户籍第八市”字样。一块中号的标牌,上面依稀可见“江苏省会公安局,第五分局分所第□□□钓鱼巷31(13)号”字样,也是从右向左书写;另有一块较小的标牌,上面的文字已经是从左到右,标有“镇江县建设局,二十一年春季、50号”字样,其“50”字号较小,有可能不是正式门牌而是“准建证”一类的手续,似乎表明这是一所经过批准的合法建筑(见图 晓祝 摄)。
据地方志,“城厢市”的“市”和今天的“市”概念完全不同。不仅不是指县以上或者等同于县的一种行政区划,其管辖范围也没有后来的“乡”大,仅指人口比较密集,有“做买卖”的“菜市、市井(街,市场)”而已,没有行政职能。从发现的标牌上看,当时镇江县的“市”至少有8个之多,目前可知的有“城厢、大港、平昌、吴桥、皇都”等“市”。
丹徒县城厢市自治议事会,是清朝末期江苏省镇江地区乡绅组织的地方议事会。顾名思义,“城厢市公所”是指该议事会办公的场所。虽然在1983年镇江市地名委员会编辑的《镇江市地名录》及《镇江清代前后曾用、消亡地名一览表》中均不见其记载,但据知情人介绍,该“公所”的具体位置就在现双井路环球花苑,原仙鹤巷市第十五中学后院的万寿宫,目前仍存清代道教万寿宫后殿。双井路系1929年拆除城墙后所开拓的道路,使得名为“城厢市公所”的小巷孤立于双井路西侧。(晓祝 竺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