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越光稻生长情况
推介绿色农副产品
指导农户科学种田
金山网讯 2000年春节,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角湖村村民李开明贴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辛辛苦苦三百天,汗水洒尽责任田;下联是:亩产千斤收成好,年终结算亏本钱。时任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被深深刺痛了,他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 基,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三农”问题该如何解决?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而解决“三农”问题,走现代农业之路是题中应有之意。
赵亚夫,就是那个把现代农业送到田头,让技术扎根土地的人。本报记者 沙艳秋
他是为农服务的“110”
1995年一个下着春雨的春日,句容农民杨修林走进了赵亚夫的办公室。原来,他种的桃子患上了虫害,而这几亩桃子关系着杨修林家的全年收入。赵亚夫二话不说,随他来到桃园,认真为桃树看病、配药,并详细指导他如何照顾桃子。
2006年中秋节那天,赵亚夫来到句容农民王柏生家中,和他一道整地作垄,手把手教他草莓种植前期技术,在草莓地里度过了中秋节。
也是那一年的腊月,赵亚夫冒着冬雨来到句容,教当地的农户桃树修剪技术。他一边认真地向村民讲解,一边亲手示范剪枝。拇指般粗的枝条剪起来十分吃力,农民们心疼当时已年过花甲的赵亚夫,便劝他在一边指导农民修剪,就不必亲自动手了。但赵亚夫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一边说一边剪,你们就能更明白一些。就这样,赵亚夫花了近两个小时完成了一棵桃树的修剪,在他的耐心讲授下,农民们对剪枝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
农民黄祥发至今都记得几年前的那个三伏天,他家的青花菜苗出现倒伏现象,赵亚夫接到电话后立即从镇江赶去,到达已是正午时分。赵亚夫没顾上吃饭,就直接去了黄祥发家的大棚。大棚内的温度更高,但赵亚夫全然不顾,他与其他农技人员仔细察看青花菜苗,现场会诊到下午2时许。
句容市原大卓镇水泥厂职工王巧娣下岗后找到赵亚夫想种桃子,赵亚夫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齐腰的茅草中帮她察看地形,观测土壤,随后又手把手教她种桃子。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桃大户的王巧娣,提起这件事依然是感慨万分:“赵主任一到关键时刻就出现了。”
草莓种植大户王柏生说:“赵主任对我们的那份热心真是没话说。我们随喊随到,比‘110’还要及时。”
为了让农民致富,赵亚夫大年初三就来到了田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他是在农村度过的。句容戴庄的农民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天不见赵亚夫,感觉心里没着落;两天不见赵亚夫,感觉心里在发慌;三天不见赵亚夫,一定要知道他在干啥。
在句容农村,农民们早已习惯看到一位身着夹克衫、牛仔裤和运动鞋的,戴眼镜的老人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询问鲜果长势,随时随地为他们答疑解惑。与他相知相识30年的市科协主席赵振祥说:“赵亚夫只有周日在家带孙子。”
他是点土成金的金手指
1961年,赵亚夫毕业于宜兴农林学院农学系,当年的同学都早早“洗脚上岸”,但他仍在与土地打着交道。
说到这么多年的坚持,赵亚夫讲了一个小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他到茅山老区的一个村,当地的一位农民招待他吃饭时拿出的最好的菜肴,是家中仅有的6只鸡蛋。事后他得知,这几只鸡蛋是这位农民用来换日常生活用品的。赵亚夫被触动了,他强烈感受到了作为农技人员肩上的责任。
1982年,赵亚夫去日本研修,在日本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草莓,并敏锐地感到草莓在中国一定能成为致富项目。在日本的一年时间里,他潜心研究草莓的管理栽植,很快掌握了露天与温室草莓种植的全套技术。临走时他放弃了回国可带家用电器的机会,带回了13箱农科书籍和20棵草莓苗。
回国后,赵亚夫带着草莓苗来到句容白兔镇解塘村,亲自给农民示范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露天草莓一次试种成功,是当时常规农作物效益的2倍,农民看到了种植草莓带来的收益,纷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植。露天草莓成功种植后,赵亚夫又在此基础上研究反季节大棚草莓,他运用新技术在冬季长出草莓,使草莓的收获期增加到8个月。
此后,赵亚夫几乎每年都要去日本,并与日本友人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学习和应用日本的先进农业管理技术。一批批高科技农业成果在句容的丘陵山区生根开花:冷藏育苗技术,使草莓提前一个多月上市;冬季大棚,采用蜜蜂授粉,提高亩产量10%~20%;复合种养模式,改变了施肥方式;草莓、越光水稻轮作,改善了土壤……
2001年,省政府要在茅山建立有机农业园。为做好前期规划准备,拿出第一手资料,当时年届六旬的赵亚夫带领有关部门人员深入丘陵山区,勘测最佳线路,他不顾眼睛白内障,腰肌劳损等疾病,一天走数十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跑遍了茅山腹地的每个角落,记录了数万字的第一手资料,为建立茅山有机农业园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赵亚夫深知光靠他一人的力量难以让千万户农民富裕起来,必须让更多的人掌握农业科技。多年来,他将大量精力放在农业技术培训上,他一边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草莓、葡萄、水蜜桃等《应时鲜果栽培技术丛书》,一边走村串户搞培训,句容所有种植应时鲜果的村他都前去培训过。听他讲课的农民达到数十万人次,相当于句容所有的农民都上了一次他的课。他专心为农民写辅导材料,大年初一也不休息,为让农民听课方便,年近七旬的他坚持学电脑多媒体使用,数十年来共写编了农业科技资料100多万字。他还邀请日本专家共同合作制定了《江苏省句容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这部充满希望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凝聚了赵亚夫的心血。
数十年来,赵亚夫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赚”,带领着句容、丹阳、绵竹的农民摆脱贫困,步上小康大道,农民们说他是点土成金的金手指。
他在农科系统被称为“老母鸡”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科技工作者就必须始终走进田间地头,而决不能仅坐在实验室里。”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员芮东明告诉记者,赵亚夫不喜欢纯理论的科研。他1984年从南农大毕业后进入当时的镇江农科所,时任所长的赵亚夫就带着他天天跑农村。“他是在全省第一个调整科研结构的,当时我们所里60%的人员搞高效农业,40%搞粮食。他说,我们只有走到田间地头去,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赵来夫也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专业人才。他在省农科系统被称为“老母鸡”,因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镇江农科院成为全省知名的应时鲜果专家培养基地。他直接带的科技人员潘跃平、李国平、芮东明、糜林、刘伟忠、吉沐祥等,都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草莓、葡萄、梨、桃、出口花卉、蔬菜种子栽培技术专家。除镇江外,其他一些地方也将赵亚夫聘为顾问,目前,由他和市农科院直接指导的国家与省市农业科技园区数十个。赵亚夫还依据省政府加快开发丘陵岗坡地、建成一批新的农副产品基地要求,推动建立了多个省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句容)科技实验园……这些年,他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指导。
“老所长的最大贡献,是选对了一条适合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高效农业之路,带出了一批既懂技术又能实干的科技专家与农民骨干。”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糜林说,赵亚夫是一个执著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同时,他也是一个领路人。
在赵亚夫感染下,基层干部也积极行动起来,出现了一批会发动、懂技术、想干事的干部。戴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家斌说:“赵老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天天在地里蹲着,手把手教农民们技术,想想他,我们不好好干真是对不起他。”
在带出科技人才的同时,赵亚夫也在引导着农民做现代农业的主人。2005年,赵亚夫自费出资带领王柏生、纪荣喜、方继生、杨修林、张德敏等五位农民劳模去日本学习,8天时间老赵带着他们跑了11个县、42家农户,学习日本农民的市场经济理念、管理与经营方式。回来后,他给每位农民出了一道题,题目叫“日本之行的收获”。老赵的良苦用心很快得到了回报,这5位农民回来后将日本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活学活用。葡萄、水蜜桃、草莓、茶叶等一批合作社相继诞生,农民结束了提篮小卖、零打碎敲的经营方式。
赵亚夫还根据市场不同消费层次,帮助农民找到各自的产品定位,并尝试着让农民独立去经营,培养他们现代经营思维。葡萄种植大户方继生的葡萄积压了十几万的货卖不出去,赵亚夫提醒他推迟销售,结果放在冷库里二个月后,南京大型商场急需葡萄,老方狠狠赚了一笔。
在赵亚夫的引导下,句容的许多农民初步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戴庄村农民在自己的电话上设置了销售彩铃系统,拨通戴庄村每户家庭电话,都能听到戴庄农副产品销售的介绍。丁庄的葡萄已同上海社区联营,直接走进了上海市民的家中。如今,句容已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能人,数千农民获得了技术职称或专业资格证书。在他所指导过的农业示范户中,全国劳模、省劳模、市级劳模有十几个,他们也已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行家里手。
2008年汶川地震后,赵亚夫又通过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利用建设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契机,将人才的“孵化”带到了四川绵竹。绵竹农民张清跟着赵亚夫学种起了草莓,搞起了发酵床养鸡,如今,她已成了当地的致富女能手。
而跟在赵亚夫身边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了三年的绵竹市高级农艺师邹明华,更是成了当地农民中炙手可热的专家。“赵老师一走,我就成了‘香馍馍’啦!那种被农民们信任和尊重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关后续报道,敬请关注本周五专题报道。
(资料图片) 石小刚 文雯 张斌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