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这是镇江市第一次成功实施的夹闭双侧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现在已经回家休养了,出院时,患者神志清醒。对一个脑部存在两颗‘不定时炸弹’的患者来说,术后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值得庆幸的。”昨天,上午刚刚完成一台脑部手术的市一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巧玉,回忆着为治愈这位患者,在手术台上待过的3个多小时光景。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11月份以来,李巧玉和他所率领的医生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做3台以上的手术,其中有不少属于急性发作后的紧急救治。而他所说的这位左右半脑都长有动脉瘤的患者,就是在右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从当地医院送到市一院抢救的。
这位患者姓黄,是位已经63岁的女性。病案记录上显示,患者“因突发性头痛伴昏迷7小时入院,入院7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突发头痛,呈爆炸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状,随后出现昏迷”。经过头颅CTA检查,病因被找了出来。检查提示: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这是一个少见的病例,两侧大脑里都有动脉瘤。不过,以前我们也治愈过颅内有9个动脉瘤的案例,但对这位患者而言,由于一侧动脉瘤已经破裂,所以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同时,手术的时效性要求也非常高。”李巧玉说。
在医学上,颅内动脉瘤被称为“不定时的炸弹”,无论是否有明显诱因,都可能随时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如果出血量大、诊断不准确、抢救不及时,将会在极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一些患者,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就已经离世了。这种病征是非常凶险的”。
然而,许多市民并不清楚自己颅脑内是否埋着这种“不定时炸弹”,于是,到了冬季,由于气温的降低,一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往往存在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事实上,在常规的身体检查中,确实很少会有人关心到大脑血管的检查,而且这种检查也是需要对血管进行造影检查的,也就是这位黄姓患者术前确诊的CTA检查。当然,还有目前被全球誉为‘金标准’的DSA数字减影检查。”李巧玉说,“如果一定要说建议的话,根据医学判断,家族史中有人患有脑部动脉瘤的,直系子女、父母可以考虑进行检查,避免漏诊。因为,脑部动脉瘤属于先天性疾病,有遗传性。”
回到救治黄女士的那台手术,李巧玉说,按照过去的常规治疗方案,一般会对患侧实施开颅手术,夹闭患侧动脉瘤后,待患者身体调养一阵子再对另一侧动脉瘤实施二次手术夹闭,“不过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在两次手术中间,另一侧动脉瘤随时都有可能破裂造成更大威胁,对患者而言,至少一个月的住院时间,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最终采取开颅夹闭治疗方案,也是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瘤颈较宽,不容许采用微创血管内栓塞治疗”。
经过李巧玉医疗团队的紧急会诊,他们决定为黄女士实施一次性夹闭双侧动脉瘤的全新手术。“说实话,手术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我们需要在患侧打开手术创面,然后,在仪器的引导下,将手术器械穿过大脑,判断并找准另一侧的动脉瘤实施夹闭。”李巧玉说,“由于动脉瘤病灶与正常脑血管有不少相近之处,在手术实际探查中,我们也确实费了些周折。好在,患者家属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任,让我们实施手术时更有信心。”
李巧玉亲自主刀了这台创造镇江历史的手术。术中,他让器械准确无误地穿过了患者脑部仅有的2-3毫米“缝隙”,夹闭了黄女士左半脑那个没有破裂的动脉瘤,没有伤及患者的视神经、颈动脉、脑干等支配人体的重要器官、神经。
三个小时后,手术完成,黄女士患侧的出血得以清除、两侧动脉瘤被夹闭。当天,黄女士就清醒过来,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的两周时间里,她的意识也更加清醒,也没有出现明显残疾和其他并发症。这次手术不仅救了她的命,而且比传统的两次分步手术节省了一半的医疗费用。
“手术是成功了,但我们还是想提醒一下广大市民,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脑部疾病,一旦病发,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这几年,在我们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就在现在,病区里还有几位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从1998年至今,我们医院已经实施了1500多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开颅手术最近两三年都会有100多例。”李巧玉说,“为了避免这些‘不定时炸弹’的爆炸,一方面,家族中有动脉瘤患者的市民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市民的生活、饮食也应该进行调整,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应合理摄入,这样能够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当然,一旦发生病情,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急救,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只要处置得当,存活几率肯定比过去要高很多的。”
(唐艳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