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阶段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圈子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各种奇思妙想也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当这些正处青春的学生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看点,吸引眼球。
情感篇
江大学生用微信为异性同学“配对”10天之内配成106对
金山网讯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拓展了年轻人的交友圈子。从11月底开始,江大一名大三男生用微信公共平台发起了交友活动。参与者只需报上学号姓名,经过系统确认为在校生后,就能很快与异性同学“配对”。在接下来的5天,配对成功的男女生要一起完成5个任务。这种新鲜的交友形式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回应,短短10天之内,该微信平台就配成了106对。
孙阳明是江大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从这学期开始,他成了学院官方微信的管理人,思维活跃的他希望利用手中的平台,帮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学里面嘛,无非是学习工作生活问题。学习和工作这块,我的微信平台跟图书馆还有教务系统已经对接,至于生活,那感情问题就不得不提了。”
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孙阳明决定做一个线上速配的活动。为了保证安全,他通过教务系统引进了学号验证机制。参与者需要输入自己的学号姓名,经过验证为江大的在校生,才能进入速配环节。通过后台随机配对成功后,这些男女生们需要完成一个“5日任务”,第一天,互换联系方式;第二天,给对方打电话,不少于5分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后,双方怎么发展,就要看当事人了。
孙阳明把他的创意发到了网上,得到了在校学生们热烈的回应。仅仅是一个星期之内,就有超过230人报名参加,其中女生达到了106名,最终,这106名加入“5日计划”的女生,全部配对成功。
于慧敏是计算机学院的大二女生,她说,自己是通过朋友了解到这个“配对计划”的,当时觉得“挺有趣”。“有学号验证,所以很放心,感觉要比交友网站靠谱。”于慧敏所在的专业,男女比例是2:1。她表示,虽然男生多,但是真正能聊到一起的很少。参与“5日计划”后的当天,就有一位男生跟她成功“配对”。之后,两人按照计划交换了联系方式、互相推荐歌曲和电影,但是没有写过情书。“打电话的时候谈谈吃啊,聊聊宿舍八卦啊之类的。”通过电话,于慧敏感觉对方是一个很温柔的男生。“有点腼腆,声音很温柔,给我推荐的歌也是五月天的《温柔》。”由于男生没有提出过见面的要求,所以他们一直是生活中的“陌生人”。“有缘分的话一定能见到的吧,我不急。”
“其实见不见面无所谓。”材料学院大三男生梁强称,他并没打算通过这种速配真的遇到那个“她”。只是觉得参与其中更多是在拓展交际圈,论起感情,还是生活中面对面来的实在。“我们班5个女生,22个男生,如果没有这种机会,认识的女生太少。”他和配对的女生在网上聊了几天,也没有提出过见面。
(王煜 孙晨飞)
学习篇
大一男生给女生写“抗议信”希望女生占座时手下留情
本报讯 大学四年,你占过座吗?近日,一个名为“给女生的一封信”活动在南京财经大学桥头校区流行了起来。活动中,男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想对女生说的话都写进了信里。在这些信中,有一封“抗议信”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封信声称代表学校全体男生提出抗议:女生占座太狠了!
记者看到,这封“抗议信”虽然全文只有500字,篇幅不长,但是用语却颇为犀利,毫不留情地“揭发”大学校园里女生占据前排座位,男生只能靠边的情况。
“抗议信”的作者,该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林安达称,写这封信是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学校里女生占座厉害,这是公认的。”林安达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女生宿舍里有一个人先到了教室,就会帮全宿舍的人都占好座,而且基本都是前排或者中间视线好的地方。
“我们作为男生,又不好意思跟女生抢位子,怎么办呢?只好往后面坐。”林安达说,班级里女多男少,女生把前排位置都占了,男生就只能靠后了。“我就是一直坐在后排的,除非来得特别早,才能有幸体验一回坐在前面的感觉。”
谈到占座问题,苦恼的不止是林安达一个。今年大二的常同学说,他几乎没有坐到前排过。“就是空着也轮不到你坐,都被女生用书包、课本等物品占了。”常同学说,由于教室比较大,太靠后坐的话,听老师讲课都不是太清楚。“因为听不到讲什么,有的男生干脆就选择在课堂上不听课了。”常同学认为,女生的占座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男生的学习。
“通常来说,大学里女生要比男生刻苦一些。”该校辅导员黄中明说起男女生之间的“座位之争”,他有自己的看法。“女生要勤快点,所以占到好座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黄中明介绍,学校里也有不少班级是男生坐在第一排的,可见占座并不是女生的专利。“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并不是座位好的成绩就好的。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这个自控能力,如果把上课睡觉的原因说成是因为坐在后排,那不免就有点太娱乐化了。”
活动组织者,该校大三学生杨朔介绍,他们学校是一所财经类院校,女生比较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希望校园里的男女生能多交流,多沟通。“写信能写出心里话,像占座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一封信,男生有意见都埋在心里,久而久之对同学关系危害就很大。”
(王煜 孙晨飞)
生活篇
包饺子,小学生“一把好手”校园探险,大学生“追不上”
校园版“宝贝去哪儿”大学生“太谦让”
本报讯 近来,《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节目中,明星爸爸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完成事先安排的各种任务,经历各种生存体验。近日,在江大校园内,有一帮大学生们带着江大附小的十几名小学生们上演了一场校园版的“宝贝去哪儿”。活动中,不少小学生的活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让大学生“自叹不如”。
既要自己动手包饺子,又要在校园内完成任务,由江大文法学院学生组织的“宝贝去哪儿”活动,难度不亚于电视节目里的任务。
活动中,每个大学生需要带着一个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包好15个饺子作为自己的“食物”,然后赶到校园内的指定地点,找到“任务卡片”,完成卡片上类似于“你画我猜”等形式的任务后,才能得到下一个任务的确切地点,连续完成4个任务就算“通关”。
与传统印象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同,很多00后的小学生们干起活来非常熟练,甚至超过了不少大学生。
颜子康今年8岁,年纪不大,包饺子却是一把好手。在他的手里,轻轻的一转一捏,一个饺子就成形了,相比之下,旁边的大一女生孟娜则显得手忙脚乱。“我自己平时在家就包过的,也许姐姐没包过吧。”颜子康笑着为孟娜“辩解”。而在稍后的“校园探险”中,这些小学生们更是冲锋在前,让一些大学生直呼“追不上”。
“太溺爱孩子不好,我感觉还是应该让孩子多经受点锻炼。”小学生家长孙晓春称,即使他的儿子完成任务有困难,他也不会上去帮忙。
活动负责人,文法学院大三女生张蕾介绍,举办这样的活动,对大学生和小学生而言实际上是双赢的。“当孩子离开了父母,融入集体当中,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大学生作为即将承担家庭责任的‘准家长’,面对孩子会不会束手无策呢?这样一场下来,答案就很明白了。”(王煜 孙晨飞)
本报讯 近日,第十届镇江市大学生DV短片电影节在江苏大学成功举办。由江大、江科大、镇江高专三校联办的DV短片电影节,从2004年第一届起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据今年主办方江大材料学院负责人介绍,以往大学生拍DV,多是爱情题材,而现在大学生们关注的视野越来越广阔,片子越来越接地气了。
此次大赛,3所高校共入围了28部作品,最终进入决赛的5部作品,有真人真事改编的关于音乐治疗师与孤独症儿童的感人故事《七秒记忆》,以诙谐的手法影射了大学生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的《梦》,反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你好,挑战杯》,根据《水浒传》创作的动画短片《大战紫石街》和爱情短片《泗叶青沙》。历来深受大学生追捧的校园爱情故事今年仅有一部入围,最终,视角独特、主题深刻的《七秒记忆》人气最高,获得了一等奖。
“最近10年,我们大学生电影节愈发地成熟了,从单一的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到现在的扩展到社会生活,从千篇一律的写实拍摄到现在的真人真事改编、动画、历史改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可见大学生的眼光也更多样化了。”江大学生、DV短片发烧友于晓凡介绍,今年电影节的主题是“关注社会,表达自我”,“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大学生的眼光去反映和关照社会,这也是我们现在拍摄DV的初衷。”
记者也发现,大学生制作DV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参赛作品《大闹紫石街》完全由动画制作,形式新颖,短片结尾揭秘动画制作过程,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项城 吴奕 孙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