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关注】城市综合体,真的过剩吗?

发布时间:2013-10-05 08:2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发达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商业面积不过1.2平方米左右;已建加在建,市区人均商业面积不下3平方米——  

  殷兰友 王鹏程

  国庆黄金周,成了检验城市综合体人气号召力的最好试金石。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各大商业体走访发现,万达、八佰伴、大润发等人气暴涨,丁卯沃尔玛、丹徒新城冠城商业中心等也人气颇旺,而中浩国际广场、红豆广场、九润国际广场等人气并没有根本好转,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九里街、原青年广场等商业副中心,似乎并没有如人所愿。

  针对这一现象,却有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一说,市区城市综合体严重过剩,一些综合体的半死不活就是最好例证;一说,市区综合体还很匮乏,除了八佰伴、万达等地方,镇江人就没有更多的逛街选择。

  镇江人均商业面积已超

  发达国家,真过剩了?

  近五年来,我市城区商业地产的供应至少扩大了一倍,尤其是大中型商业地产的供应,翻了几倍。一些综合体甚至都没有混个脸熟,就走到了生命尽头。一些商业街(如第一楼街、万达金街)长时间面临招商困难。位于谷阳路的家润福超市营业面积近4万平方米,曾经号称辐射丁卯附近30万人口,在镇江仅仅存活了8个月不到。一直号称调整的世纪联华超市突然撤离,以至于第二天来上班的员工都吃了闭门羹。

  据了解,今年市区已经有三家大中型超市选择关门(乐活、世纪联华、家润福),中浩国际广场、红豆广场、九润国际广场等综合体都面临着大量商铺闲置的状况。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已建成的、在建的或者规划中的城市综合体(或大型商业体)有二十多家,仅润州区范围内就有万达广场、东方伟业、水游城、颐高广场、常发广场、中浩国际等。从2005年大润发进驻镇江到现在,8年的时间主城区开了11家大型超市,从2010年开始,开张脚步似乎还在加快。

  据市规划局总师办副主任周斌介绍,目前已建成的万达广场、常发广场、九润广场、大润发、八佰伴、红豆广场、欧尚等,总面积达到70多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如苏宁广场、财富广场、丹徒的宝龙城市广场、冠城商业中心等,相加有130多万平方米。规划中的老恒顺地块(水游城)、现北京华联地块、丁卯健力宝地块都将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加上丁卯片区已建成的五大市场,以及城区范围大大小小的商业设施,镇江城区的纯商业设施供应面积已达数百万平方米,按市区人口计算(包括京口、润州、丹徒、新区),人均面积不下3平方米,而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人均商业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左右。

  市民还是感觉

  没“逛头”,相对过剩?

  通常情况下,综合体越多,市民选择的余地越大,城市也就越有“逛头”。但事实并非如此。记者采访发现,市民的总体感觉是:镇江的商业氛围有提升,但还很不够,仍然经常出现无处可逛的尴尬。

  不到40岁的章燕是个“购物控”,5年前,基本上两星期跑一趟南京,两个月去趟上海,八佰伴、万达开业后,上海、南京确实去得少了,但镇江也就两个地方可以逛逛,时间一久,新鲜感就没有了,还是要向外面跑。她说,大概前几年无处可逛的消费压抑太久,最近几年,市区一有商业综合体开业都会去捧场,可一路逛下来,发现每个综合体都大同小异。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一些城市综合体关门、歇业、生意冷清,与消费能力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经营问题。镇江城市综合体开发经营者很多都是住宅开发商转行而来,对商业地产的开发理念不新、经验不足,开发出来的所谓综合体多是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的“低劣作品”:一方面,在业态体系上全部采用“超市+百货+影院+餐饮”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另一方面,在品牌引进上也是低层次重复,这样的综合体自然无法征服消费者的心。因此,镇江城市综合体只能算得上相对过剩。

  强化城市商业功能

  规划,治“剩”良药?

  市民与业内人士称,大型商业体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商业体倒闭也不全是坏事,起码为业态革新腾出了空间。关键还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吸取经验,提高对城市商业格局的整体规划水平。

  首先,不仅要对城市综合体的选址进行规划,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对其业态与功能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城市功能区引进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体。比如,以打造电子产品综合体的颐高广场,就很受市民认可。事实上,相关辖市区和职能部门已经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润州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曹阳称,七里甸城中村改造引进商业项目时,就避免了同质竞争,最终选择了以文化创意为主的业态。

  其次,对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资质要严格把关,尽量引入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品牌知名度的经营者。万达、八佰伴的成功,原因之一正是它们的品牌值得信赖。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