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听不到、行不便,慈善来帮忙
金山网讯 在我们身边有着一类特殊的群体——残疾朋友,他们可能生活在无声、黑暗的世界,局限于家庭或福利机构中。作为慈善帮扶救助的重点群体,市慈善总会成立8年来,针对各类残疾人开展了系列救助活动,救助贫困残疾朋友上万人次,成为我市助残力量中的重要一环。
通讯员 甘培华 朱秋所 记者 竺捷
■ 8年支出慈善资金近800万元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87664人,其中,视力残疾27886人,占14.86%;听力残疾45339人,占24.16%;言语残疾2873人,占1.53%;肢体残疾54554人,占29.07%;智力残疾12536人,占6.68%;精神残疾13887人,占7.4%;多重残疾30589人,占16.3%。为更好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近年来,我市完成了一批为残疾朋友办实事项目,其中就有不少慈善部门的贡献。
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共支出慈善资金近800万元;慈善“复明”行动为56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融入社会大家庭;慈善“健行行动”为316名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使他们重新站起来,走起来;慈善“复聪”行动为5名聋哑儿童安装人工耳蜗,为市特教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捐赠了10台大功率语训设备,使有残余听力的聋哑学生能够哑者能言;慈善“安宁”行动为1397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帮助他们稳定病情、减轻痛苦。
慈善系列助残救助项目使残疾朋友感受到慈善的阳光雨露,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助他们共享美好生活。
■ 复明、健行,走向新生活
慈善“复明行动”为残疾朋友带来一片光明。
在与省残联、市卫生局及各大医院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与市残联密切配合,提高救助标准,为每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安放2500元的进口人工晶体。
由此,各地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市、区)”工作,慈善复明行动也扩充到广大辖市区,帮助众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告别黑暗,达到“复明一人、温暖一家、光明一片”的良好效果。
2011年,我市及6个辖市区均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市、区)”荣誉称号。
慈善“健行行动”帮助困难肢残朋友正常行走。近年来,市慈善总会重视肢残朋友的生活质量,共为316名贫困肢残朋友免费提供帮助。
为确保残疾人士得到社会救助关爱,去年又向各辖市、区宣传慈善政策,分解目标任务,逐村逐户筛查摸底,坚持让每一个残疾朋友都不失去康复机会,让每一个残疾朋友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通过细致的筛查摸底,共筛查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110人,按救助原则,市慈善总会将工作主要放在3个辖区,但为照顾茅山老区,市慈善总会把救助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困的茅山老区,在老区开展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救助。
■ 捐赠设备,抢救孩童听力
2008年11月,市慈善总会向市特教中心赠送价值22万元的无线调频语训设备;2009年10月,市慈善总会再次向市特教中心捐赠24万元的无线调频语训设备;2010年,市慈善总会向市儿童福利院捐赠善款42.3万元,为孤残儿童建立了多功能活动室、舞蹈室、图书室、微机房和儿童游乐场。
数年来,市慈善总会共投入41.14万元在市特教中心和京口特教中心建立了“孤独症儿童音乐诊疗室”和“慈爱音乐室”。
近年来,市慈善总会还为市(区)特教中心、市残联康复中心的学生捐助了5套总价值118万元的进口无线调频语训设备,这些都成为抢救孩童听力的重要利器。
“挽救了一个孩子,盘活了一个家庭”,2012年复聪行动中,5名先天失聪的孩子成为受益者。在先期医疗检测和听力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在南京鼓楼医院五官科实施了人工耳蜗安置复聪行动,在残联小天使语训班的后天培训后,孩子们开始牙牙学语,已经看到返回校园的希望。
而今年的慈善助残“复聪行动”条件又有所放宽。此次“复聪行动”资助对象为市区(含丹徒区、镇江新区)经县及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8周岁以下有残余听力、且测听值在70-110分贝的儿童,目前正为他们提供抢救性康复训练,并安装每只1万元左右的高品质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