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社会】南山祭扫冯相华手定碑现身招隐寺
清军与太平军激战镇江又添史料

发布时间:2013-08-23 0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南郊招隐山一带,清军与太平军曾在此激战数年之久,部分阵亡的清军将士被就地埋在山中。近日,这段历史又增加了新的史实,南山风景区管理处在飞云阁西坡发现一块《南山祭扫冯相华手定碑》,其上记载了招隐山曾经埋葬战死的清军,以及代父办理祭扫事宜的冯相华所规制的一些内容。

        这块石碑于2008年招隐寺山顶建飞云阁时出土,残碑滚落飞云阁西坡下草丛中,经南山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张炳文多次寻找,近日终于被发现。张炳文介绍,此碑高0.87米、宽0.64米、厚0.10米,白大理石质地,碑文楷书阴刻。碑刻残缺约一半,残存碑文共22行,约600多字。

        碑文虽缺,但尚能读通。其上记载内容大概是:每年清明时节祭扫、花费银两、每年租息不敷、需要修改章程;由冯家湾佃户完纳租钱出资,由招隐寺僧人负责;祭扫仪式、具体开支,由冯家湾长老负责,账目要清楚等诸多内容。碑文落款计22字,为“光绪二十一年X年X日 广东钦州白水塘冯相华手定”。

        冯子材,字萃亭,广东钦州人。据史料记载,1860年,太平天国攻陷江南,清廷名将冯子材调守镇江,他的弟弟冯贵廷及隶属萃军部下,曾与太平军于南山招隐山一带激战,共计持续6年之久。其部曾遭受太平军重创,阵亡将士就地埋葬。其弟冯贵廷从军镇江,也在军营中死去,葬于招隐山西北。

        每年对阵亡清军的祭扫,都要花用巨资,冯子材部只好购置田产,由冯家湾农民耕种,收取田租,维持这些开支。而这方面的具体事宜,由冯子材之子冯相华代父办理,他对祭扫制定了规章,故而称“手定”。冯相华还将碑文立于招隐山一带。

        这些史实与《招隐山志》卷四“名人”一节中所载相吻合。记者翻阅了《招隐山志》,记述:“冯子材,字萃亭,广东钦州人。初从提督向荣,军由外委,积功至提督,授广西提督。咸丰十年,粤寇(注:指太平军)陷江南,子材率三千人守镇江。寇屡来扑,辄开城出战,寇终不得逞,寇平……国史有传,弟贵廷,咸丰间从军镇江,卒营中,葬招隐山。”

        张炳文表示,这块残碑的发现,对研究冯子材在镇江的情况,又多了一件实物史料。目前,南山风景区管理处已对残碑进行了保护。

        (窦启荣 干光磊)

        新闻链接

        A.冯相华与镇江 冯相华(1866-1929年),字鞠卿,广西钦州人。冯子材之子。光绪十年(1884年)率左右卫队1营,随父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冯子材调防守镇江,冯相华率军驻浙江,共防海疆。在浙数年,常只身去上海,学习新学。光绪三十一年,任钦州中学校长。曾任灵山、防城县县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病逝家中,终年63岁。

        B.招隐山太平天国堑壕遗址 由招隐寺玉蕊亭从山道向上到山顶,就能找到太平天国堑壕遗址。遗址于1982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8月由市政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碑背面书:“太平天国堑壕遗址位于招隐山顶,现存蜿蜒百余米,偏东西走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即该年太平军攻克镇江后所筑,用以驻兵布防。1854年,太平军在此与驻守在九华山的清军多次激战,屡败清军。”

        (干光磊 收集整理)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