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止境,唯有走才能到达
金山网讯 新闻无止境,只要走就有收获,唯有走才能到达。本报自8月13日推出“体验百味,感受责任”专题报道后,在市民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众多市民纷纷与本报取得联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自来水听漏工这一职业,是不是像电影《听风者》里面的主人公用耳朵听听,就能知道漏不漏水,这真是太神了。”“这组报道真是好啊,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下一期你们登什么?可以来我们这儿吗?”……这几天,本报的热线电话差点被打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抽不出来。
70岁的冯超大爷总是打不进电话,有些着急,干脆直接跑到报社来了。“我必须得跑一趟,这组报道真是太好了,我要来谢谢记者同志们。”冯大爷带来了一沓报纸,从第一期的铁路探伤工,到昨天的自来水听漏工,冯大爷期期不落下。“我是每期必看,这样的报道贴近我们老百姓,真实,好看。”
市民李绢芬买完菜后,拎着菜篮就来到报社,因为“报纸被上班的儿子带走了,而家门口的报亭京江晚报已卖光”。“能不能给我一份今天的京江晚报?”李绢芬很迫切,等不及把菜篮放家里,就直接赶到报社了。“我就想看看A3版。”李绢芬准确地报出了版面,这让我们很惊讶。“你们每期体验百味的稿子,不是都登在A3版吗?”作为一名读者,李绢芬女士很“专业”。而这样的“专业”,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鼓励和激励。
“我每天都会把这组报道剪下来。”市民刘洪昨天打来电话说,真的希望这组报道不要停止,因为自己从这组报道里了解到了更多的行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艰辛,同时他还提出了建议,“昨天看到晚报报道人工降雨,这个职业也很有意思,不知道晚报记者会不会去体验一次”?
“只有走,才能贴近;只有走,才能求真;只有走,才能写深。”对于此次京江晚报的“体验百味,感受责任”系列报道,江苏科技大学老师赵敏用了一个排比句来肯定。“深入基层,体验百味,从本质上说,是一条回归之路,回归朴素的新闻规律,回归熟悉的群众生活,才能找准新闻工作的坐标,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赵敏是《京江晚报》的忠实读者,她告诉记者,前几年晚报也曾推出类似的体验式报道,无论是“体验百味,感受艰辛”,还是“钢镚里讨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镇江人自己的晚报与每个市民都是那么近。
跟着铁路探伤工在烈日下走了6个小时,在ICU病房当一回“男丁格尔”,深夜随自来水听漏工扫街……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体味着平凡人的不平凡。一系列连续报道,不仅让我们收获了汗水,更让我们感受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是的,融入寻常百姓家,做有力量的报纸,这是我们《京江晚报》永远的办报宗旨。
面对读者的赞扬与建议,我们唯有感谢。感谢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不起眼而又必不可少的劳动者,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读者,是你们,让我们办报更有动力。“体验百味,感受责任”,是作为记者责无旁贷的担当。请相信,我们会继续,我们会努力,也欢迎您对我们的采访报道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有您希望了解的行业,或是鲜活的报道素材,同样欢迎提供给我们。(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