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要闻】这次整治,古运河期待价值回归

发布时间:2013-08-05 08:5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集聚国内一流规划专家,成立专司其职的水务投资集团,首提综合整治模式,立志打造世界著名运河水上风光带。一系列新举措、新目标,不禁令人对本轮“大治”再次充满遐想——

        与“三山”一样,古运河一直是镇江人的“集体牵挂”,每次对它“动刀”都会引发持续而强烈的关注。这一次也不例外。5月中旬,新一轮古运河整治启动的消息对外发布后,民间的关切之声就一直没有停止。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用10年时间完成了平政桥到周家河5.6公里的上段整治;2009年至今年初,又进行了周家河口至智慧大道4.2公里的中段整治,总算让“蓬头垢面”的古运河有了一抹青春的亮丽。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杭州、无锡和扬州等城市相比,镇江的古运河还没有与城市相融共生,在提升城市核心价值方面也贡献不大,厚实的文化底蕴没有充分彰显,距离各方期待还有一段距离。正是看到了这种差距,原本计划开展智慧大道至大运河口6.44公里的下段整治方案被临时搁置,一次从头至尾的深度整治迅速拉开序幕。

        这次整治被市民誉为“大手笔”。一是目标定位高,要建“世界著名的运河水上风光带”;二是建设周期长,计划到2020年左右建成,耗资100亿元。三是决心大,从原水投公司分离筹建水务投资集团,专职负责古运河整治;请来了包括时匡在内的一批国内知名规划专家,水务集团负责人张玉龙称“这是我市规划专家最多的单体项目”。

        但真正引发业内人士期待的,还是这次古运河整治前面首次加上了“综合”二字。如果只把古运河整治看作水利工程,那么它就逃不掉“看着像条沟渠”的命运;如果只把古运河整治看作景观建设,那么镇江也不过就是多了条生态廊道。唯有将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等诸多元素综合起来、融合起来,古运河才能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综合整治”的理念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坚决,才是我们的古运河能否具有“世界范”的关键。

        记者走访了热心市民和业内专家,大家一致认为,要在“三大综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轮古运河整治才能有望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新闻:

        “城”与“河”的深度“综合”:要把片区改造与运河整治同步考虑

        从平政桥到周家河,一路走来,古运河就在脚下,看得见,摸不着,总有那么一段河堤的距离。古运河与城市“貌合神离”,这是很多市民和专家最为痛心的地方。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们多年来只是把古运河整治看作一个单项的治水工程,没有与运河两岸的片区改造结合起来。

        周家河口至智慧大道的中段有所改善,拆去一些民房和企业,建成一批亲水设施和景观建筑,部分地段有了一些开放空间供市民活动。但现在看来,仍然不够。在无锡、杭州等地,运河地段是城市商业价值最高的片区,尤其是杭州,“运河附近的房价甚至超越了西湖”。我们当然不认为房价越高越好,但是他们的这种整治理念确实让运河提升了城市价值,实现了城市、商家和市民的多方共赢。

        翻开此次整治的规划要点,我们惊喜地发现,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被有效吸收。“三个特色段”(古韵之河、休闲之河、生态之河),“五个功能区”(古商市井、虎踞南门、丁卯揽古、丹徒追古、运河屋脊),“两条体验带”(历史人文体验带、绿色生态休闲带)和“五个扩展轴”(小京口山水名胜轴、大西路民国风貌轴、解放路城市客厅轴、塔山路山岳风景轴、丹徒口湿地生态轴)的规划理念,确实有了将古运河整治与连片改造结合起来的意图。

        但,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发现,要把这些美好的规划设想落在纸上、建成美景,还有大量的利益纠葛需要理清,困难远比想象的大很多。

        沿运河两岸划出一个纵深,再结合具体实际,形成规划文本意义上的“古运河片区”势在必行,但这个片区涉及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以及水务投资集团、城投集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肯定不能像“三山”那样通过体制改革归于一个主体,只能走“统一规划、分主体建设”的道路。即把古运河片区作为城市一个完整片区去规划,哪片适合商业开发,哪片适合人文景观恢复,都必须有精确的规划要求,然后再分成若干工程,交给不同主体实施。

        这样一来,利益协调就至关重要,如何拆、如何留都涉及不同主体的利益变动。事实上,前两次整治之所以没有实现最大化效果,原因之一正是实施主体是水利部门,而它无权干涉岸上的规划建设。

        解决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各主体部门要有“算大账”、“长远账”的智慧,毕竟一条高品位的古运河风光带能够有效带动城市增值,周边地块开发、新增旅游收入都可以弥补眼前的利益损失。二是将古运河整治上升为“市长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钩推进。一位相关主体部门的负责人坦言,只要“一把手”重视,利益协调的困难一定能克服。何况,“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高位协调与调度机制,只要严格按照规划样本,围绕难题定期调度、扎实推进,镇江的古运河还是大有作为的。”

        “文”与“景”的深度“综合”:要把人文恢复与景观建设融为一体

        镇江的古运河流淌着多少厚重的文化?

        走访结束后,作为外乡人的记者被它的璀璨文化所震撼。而被古运河折服的外乡人也绝不是记者一人,负责此次规划起草的上海交大团队成员实地调研结束后,连说了好几个“没想到”。

        确实没想到。就说这个其貌不扬、常常被人忽略的河滨公园吧,它的设计者陈植是梁思成的同学,同样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同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造园专家。河滨公园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还有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京口闸,也是水利行业的“古董级”工程,曾经创造过很多水利技术的革新。还有丁卯桥、虎踞桥,每座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一批传世的人文作品和一个个文化名人。当然,还有那令人痛心的新河街。一条200多米长的古街,有着900多年的“年龄”,是活着的古运河历史。

        运河的伟大,既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它历史的厚度。市文史学者马阿林认为,衡量古运河整治成败的关键,就是如何对待这些“沉睡的文化”。事实上,网民对古运河整治讨论的热点也多围绕历史传承保护展开。他们认为,上段整治只是解决了水的问题,没能把那些沉睡的人文历史“打捞”上来;中段整治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新造了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文化景观,代表作就是“运河之母”。“其实,古运河最不缺的就是文化,只要把旧有的文化用景观恢复起来就很不错,没必要再移植新的文化元素进来。”

        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业内专家,都希望新一轮整治要把善待文化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景观节点打造上,一定要为每一个景观都赋予文化内涵,把每个景观都看作是对古运河历史的一次致敬。“只有怀着对历史文化的这种敬畏之心,镇江的古运河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民”与“专”的深度“综合”:要把草根意见与专业观点都融入到决策建设过程

        采访中,普通市民建言献策的热情很高。既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有7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人甚至在网上写出了上万字的建议。

        “这个时代,做事想不被议论,很难。”金山网相关负责人指出,与其事情做成后,再被网民发现问题、声讨问题,还不如干事之前就主动走到民众和网络中来,让草根的智慧与专家的观点都融入到决策和建设过程中来。

        水务集团负责人张玉龙是“老水利”,也是“老网民”,见证了“草根意见”逐步壮大的演变过程。他每天上班后,都会打开本地论坛,看到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帖子就会点进去。对古运河水质变化、滨江风光带的护栏问题,以及“运河之母”的话题争执,他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市民指出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及时给予了纠正;很多建议也及时采纳了,比如滨江风光带的栏杆更换,我们就用了网上的意见。”

        张玉龙说,这次整治消息公布后,也看到了市民在网上的讨论和建议,很多观点很有借鉴意义。他希望市民继续关注,水务集团也会创造条件,将整治消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形成良性互动。

来源:金山网 作者:王鹏程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