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梅姑娘”恋恋不舍地上演了一幕“告别演出”。降雨一扫一天的闷热,加上凉风阵阵,倒是夏日里难得的清爽。省气象台说,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今天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出梅。出梅后,淮河以南地区将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今天是农历六月的第一天。农历六月被称作“季夏”,是属于夏天的最后一个月。虽然是最末的一个月,但由于小暑、大暑节气,以及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大都在农历六月,因此这个月也被称作“暑月”或“伏月”。总之不管什么称呼,都指向一个字——热。
高温天气“卷土重来”
上周连续4天的高温天气,被“拍马赶到”的梅雨打断,这让“大咖”副热带高压很不高兴。
于是,本周开始,副高再次西进北抬,牢牢控制住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将“梅姑娘”赶出了自己的地盘,酷热难耐的盛夏正式开场了。
昨天是小暑节气,有句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开始,我们将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市气象台预报,今天多云,西南风3到4级,最低气温25℃到26℃,最高气温33℃到34℃。而周二到周六,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再度来袭,最高气温都将维持在35℃或以上。
省气象台说,出梅后,我省进入台汛期,台风对本省影响加大。建议主要防范高温、雷电、局地强降水、短时雷雨大风等危害。照“@中国气象爱好者”的话说,梅雨过后,“江浙沪何以解暑,唯有台风”。
“三级烫伤”真不是个笑话
本周六是今年初伏的第一天,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此开始了。“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来说,初伏和末伏时长都是10天,而中伏的天数不固定,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需要根据历书来计算。
今年中伏从7月23日到8月11日,共有20天,所以今年三伏天时长是40天。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入伏以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天气也就最热了。而三伏天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前段时间不少气象机构都转发了一条微博,说是某地高温天气的时候,一个人摔了一跤,结果到医院检查,是三级烫伤。不过到了最热的盛夏时节,可不能再把这当一个笑话看了,因为车顶、路面上的温度,可能真的远高于气温。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通常指在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选取这样的标准,主要是因为这更符合人们感知到的实际温度。而地面温度由太阳直射造成,在午后最热的时候,温度可能比气温要高上十几摄氏度。
盛夏穿得少未必凉快
“@江苏气象”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说,夏天穿得少是为了散热,但有时如果穿得太少反而不凉快。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穿得太少,还很容易被紫外线灼伤,甚至患上皮肤炎症,因此越是到了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或打赤膊。
其实,盛夏时节的防暑小妙招还有不少,新浪天气就列举了几条:
1.少吃多餐,一顿吃得越多,产生的代谢热量越高;
2.及时补充水分但少喝饮料;
3.10点-15点,尽量避免外出和剧烈运动;
4.保证充足睡眠,多吃水果蔬菜;
5.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6.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降低血液温度。
还有一个小故事要和你分享——武汉的小刘今年24岁,她吃不惯单位食堂的饭菜,上班两年来,几乎每天中午都是回家“蹭饭”吃。到了夏天,爸爸突然向她宣布一条规定——以后气温30℃以上不准回家吃午饭,自行解决。主要原因是天气炎热,妈妈每做完一顿饭,衣服都会汗得透湿。
所以啊,不管怎么说,天再热,也要记得关心你身边的人。
(镇气 巫悦萌)
一周天气走势
(数据来自中国天气网)
周一多云 25℃到34℃
周二多云 26℃到35℃
周三晴到多云 27℃到36℃
周四多云到晴 27℃到37℃
周五多云 28℃到37℃
周六阴转小雨 27℃到35℃
周日阴 25℃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