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1日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投入运营以来,全市范围内已设租赁站点80余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000辆。同时,全市已办理租车卡约3万张,而且仍以每天150—200张的速度增加。公共自行车已逐步融入市民的生活之中。
与火热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现状相比,我市电动车、自行车销售则有些冷清,近两三个月来销售量大幅下滑,而且连修车匠也觉得生意清淡了许多。不过,面对“公车”的火热,运动型自行车销售丝毫未受影响,甚至还有一定量的增加。从实际运行看,“公车”的投放已经逐步显现出“蝴蝶效应”。杨泠 崔骏
电动车卖场冷清,“一天不开张成家常便饭”
昨天下午1:30,正值上班高峰,梦溪路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里,一字排开的停车位上,只剩下零星几辆“公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五六家电动车卖场里,光顾者寥寥。
“再这样下去这个门面可能都要关了。”一位电动车销售商倒起了苦水,“今年电动车销售比往年下降不少,尤其是4月份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之后,原先一天能卖三四辆,现在开不了张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再卖不动,就只能将库存的车子调到周边没有公共自行车,对电动车需求量大的城市去了。”
旁边另一家电动车销售点门口,挂着一块主要内容为“电瓶以旧换新”的宣传牌,还标明了各种型号电瓶的以旧换新价格。店内每种车型的车龙头上也都夹有降价的宣传单。“最近一个月,销售量降低不少。跟去年同期比,减少估计得有近一半。”店里一位销售人员认为,公共自行车的启用对电动车市场的销售还是有影响的:“一些离单位不远的人原本就在买电动车和买自行车之间犹豫不决,现在有了公共自行车,很多人干脆就两手齐放,租车去了。”
自行车销售下滑,“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不仅是电动车,自行车的销售也因为“公车”租赁的热度上升而此消彼长。
不少自行车经销商和销售人员认为,现在开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经常造成交通堵塞,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自行车青睐有加,今年以前的销售一直不错,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一位自行车经销商就直言不讳地说,由于“公车”的投放使用迎合了市民们出行的需要,给普通自行车销售带来了很大冲击。
“原先基本上每天都会有生意,少的三四辆,多的得有七八辆,最近几个月算下来,普通自行车的销售量至少下滑了40%。”这位自行车经销商说。
不仅实体店,网上的自行车销售也在我市遇冷。几家自行车旗舰店客服介绍,最近几个月,成交的所有订单中,没有一张单子的收货地址是镇江:“今年年初还有一些发往镇江的订单,可刚过没几个月,销售就不行了,尤其是4月以来,没有一笔成交记录。”
修车匠生意冷淡,“都快没车给我修了”
公共自行车普及影响的,不仅是电动车和自行车的销售,就连街头修理自行车的修车匠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
斜桥街上一位兼修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师傅,清楚地记得经他手修好的车辆类型的改变:“六七年前大部分人是来修自行车,然后,送来修的主要是电动车,再然后,就是现在,都快没车给我修了。”他回忆说,就在几年前,几乎每个人口密集的地方都会有修车摊点,但现在,“走街串巷能找到一个修车的地方,就算你运气好了”。
一个铁盆、两个气筒、一个修理箱,连个遮阳伞都没有,在丁卯某小区门口,修车师傅老王一天下来没修过一辆车。他说,别看这修车家当简陋,却维持了自己十几年的生活。
如今,看着过往的机动车、电动车和公共自行车,他有些无奈:“之前已经因为开汽车、骑电动车的人多了,我少了不少生意,为了生活,我还特地学了些电动车的维修方法。现在好了,一些原本骑电动车的人改骑公共自行车,我连修电动车的机会都少了很多。公共自行车的轮胎是实心的,即便脚蹬子什么的坏了,他们也不会拿来花钱给我修,都是往停车点一放,等着第二天管理人员来修。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不仅老王感到“日子难过”,他的一些修车朋友也有同感,而且其中几个已经改行,干脆当起了机动车修理工。老王直言:“修车这个行当,整天风吹日晒的,又不敢随便休息。一天净赚三四十块钱只能说是勉强糊口,与月薪几千的工作相比,谁还愿意做这个呢?稍微年轻点的修车匠都在考虑改行,现在镇江专修自行车的,恐怕也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头子了。”
运动型自行车热销,“骑自行车已成新的健身方式”
不过,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也不只是“冷”,还有“热”。同是自行车,虽然普通自行车遇冷,运动型自行车却呈现出热销之势。
“说到自行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简单代步工具,但是我觉得就现在而言,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一位正在某品牌运动车行挑选新车的市民说,他自己准备组建一支户外自行车队,定期组织一些骑车活动,“现在已经有十来位市民报名参加了”。
在另一家以销售运动型自行车为主的品牌自行车店里,销售人员表示近期生意还不错,“平时每天能卖七八辆吧,节假日可以卖到十几辆。”他认为,虽然现在出行时选择公共自行车的人逐渐多起来,但是店里销售的自行车基本上是运动型自行车:“有些市民通过租公共自行车尝到甜头后,会来我们这里买一辆真正的运动型自行车回去。”
市民热卖二手自行车,“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同样趋于火热的,还有市民多种途径叫卖二手自行车的热情。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市民都把“宅”在家里多年的自行车拿出来卖,有的卖家拿出的自行车,甚至有八九成新。
前不久,市民朱女士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卖车信息称:“今年3月才正式使用,成色新,非常好骑,一口价160元,超值又帅气,希望识货的朋友领走。”而这只是同一家网站里近千条二手自行车售卖信息中的一条。在这近千条卖车信息中,车辆因不同的品牌、成色,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最近刚办了“公车”租赁卡的姜女士说,自从“公车”投运,她就把家里那辆有些年代的自行车“抛弃”了,最近,她决定把车卖掉:“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摆着既浪费又占地方,还是让它‘提前下岗’吧。”
江大大三学生小韩暑假不打算回家,从网上二手自行车售卖信息中精挑细选一番后,他最终花了100多元买了辆二手车。当被问及为什么会买二手车,他的回答很简单:“便宜,车子旧些,小偷估计也看不上眼。用公共自行车是方便,但有个时间限制,如果我想骑车去景点玩玩,错过了免费租车时段还得多给钱,还不如买辆二手车,用起来更方便些。”
说上两句话:
“公车”改变生活态度
自行车,一种既能代步又可以锻炼身体的交通工具,它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动车逐渐取代了它原本的地位,成为马路上的主角。曾有人戏言,“自行车王国正成为电动车王国和机动车王国”。
但汽车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停车不便等问题。此时,“公车”的启用,似乎重新激活了人们对自行车的那份眷恋和不舍。在现代都市人眼中,“公车”的出行工具功能已被削弱,而通过骑“公车”来体验环保出行,改变现代都市人固有生活习惯的内涵,却已十分明显。事实上,“公车”带来的若干“蝴蝶效应”中,不是相关行业商品的销售量变化,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
在这种逐步体现且迅速扩散的全新生活态度中,有的市民全家办借车卡,目的只是为了“每天晚上可以陪儿子在小区门口的广场上晃荡一圈”。而每天开车上下班,一天下来很难有锻炼机会的上班族,则希望下班后,办事能尽量骑着“公车”出门,“让自己开始僵化的身体得到短暂的放松和锻炼”。有的则是一个团队行为,希望通过骑行“公车”宣传低碳环保的理念,为镇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做点贡献。
社会在不断发展,机动车正不断地侵占着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公车”的兴起,既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延伸了运动方向,使出行成为一种享受,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与健康。杨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