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端午将近,镇江哪里还能打粽叶?

发布时间:2013-05-23 08:2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将近,又到粽子飘香时

芦苇滩少了,哪里还能打粽叶?

        

市民在北固湾芦苇滩打棕叶 竺捷 摄

        又到采粽叶的时节,不少喜欢自包粽子的市民开始寻找可以采摘粽叶的地方。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市民感叹,现在芦苇滩越来越少了,打粽叶的地方也少了。不过,记者在市区转了一圈,还是发现了不少打粽叶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竺捷

        记者探访

        市区哪里有粽叶可采?

        市区哪里有粽叶可采?很多人都推荐征润洲附近的芦苇滩,记者实地走了一圈,发现这里的长势确实不错,不过离市区有点远。那么,有更近的地方吗?也有,比如北固湾湿地上的芦苇滩,长的也不错,记者赶到那里时,正巧发现网友“歪瓜裂枣1”正在采粽叶,立马拍了下来。

        从市区范围看,可采粽叶的地方还有很多,据熟悉镇江地理情况的网友“昭明文选”介绍,征润洲那片应该是我市最大的一个芦苇滩,范围包括焦北滩、焦西滩,以及江南桥以北、引航道东北的区域,此外焦东滩还有一片,而“三滩”加起来的湿地面积应有10余平方公里。再从南山来看,那里有回龙水库、菱塘水库、西麓水库,还有个八公洞,这些边上都有些芦苇荡,也或多或少都有粽叶可采。

        据市林业站站长徐小明讲,他特别推荐两个打粽叶的地方,一个是焦北滩的芦苇滩,原来这里有几万亩之多,现在经过土地复垦的有几千亩,不过还是很成规模的;一个是原来老“芦滩管理所”附近的芦苇,长得也很好,这两个地方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历史回顾

        打粽叶的那些记忆

        网友打粽叶是好玩,而熟手打粽叶是营生,两者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市民赵玉霞可以说见证了打粽叶的变迁。

        赵玉霞,今年51岁,金山街道迎江中心社区居民,她可以说打了一辈子粽叶。赵玉霞讲,她打粽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还是“迎江公社”,她们每个人一天可打百十来斤粽叶,“三分半一斤”卖给蔬菜公司,1974年丹阳来收粽叶,已经到2角一斤了,到八九十年代时,价格已稳定在二三角一斤。

        再说当年打粽叶的地方,她们一般去征润洲的后面,也就是现在的金山湖附近,当时那里的地名还叫做“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而当年的穿戴呢,胶鞋舍不得穿,而且胶鞋容易被芦苇扎穿,所以大家都穿球鞋,为防止血吸虫,还把裤脚给扎牢,而这样的装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而如今,她都在焦北滩的东闸外围打。

        还有一些事情让她记忆尤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粽叶时,都要发证的,没有证的人要想打粽叶改善点生活,只能是偷打,而当时芦苇滩是有人看护的,偷打时被发现要逃,而逃时往往慌不择路,经常发生淹死人的悲剧,所以那时,每年为打粽叶都要死几个人。

        熟手支招

        打粽叶安全很重要

        而现在打粽叶是另一番景象了,来自金山街道黑桥社区的庞银梅,昨天刚打的粽叶,听听她的经验之谈。

        庞银梅挑的打粽叶宝地在现在的居民小区“中冶蓝湾”的北边,那里有一片大面积湿地,有不少质量好的粽叶。其实,去那里,庞银梅不光为采粽叶,那里还可以采到野茭瓜,而这个比粽叶价值高多了。

        昨天,庞银梅早上10点出门,晚上5点回家,采了30多斤粽叶。她的穿戴有些特殊,穿的是那种不透水的皮裤,这两天这么高的温度穿这个热吗?“下了水就好了,水里凉快。”而要打到好的粽叶,不能在岸边找,至少要往滩涂里走50至100米,那里的粽叶质量才好。为了方便拿,庞银梅准备了小塑料绳,打下斤把后,就捆成一束,塞入准备好的蛇皮袋内。

        “打粽叶,其实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梢叶下边的一两片,这种叶子既大又嫩,打时用中指与食指并拢,在其叶片根部一下子用力。同时,打棕叶时还要尽量熟悉这段水域的潮水规律,区分大潮与小潮,一般来讲,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潮水最大,要懂得避让,选在落潮时打,涨潮时不打,懂得保护自己。而且,也尽量不要往滩涂的纵深去,有时潮水来得太快,人根本避不及。”

        延伸阅读

        湿地保护任务很艰巨

        粽叶产于芦苇上,芦苇长在湿地上,没有了湿地,也就没有了粽叶。而如今,我市的湿地保护其实不容乐观。

        就以金山街道黑桥社区的庞银梅选中的那块湿地为例,它也就是江大附近的“千棵柳”地块,上个月中旬,网友“shu”在我市一网站发帖“强烈呼吁保留千棵柳,开发成镇江的凤凰古城”,可惜的是,如今这里很快要拆迁了。而这只是近年来镇江湿地资源被逐步占用的一个缩影。

        据市林业站站长徐小明介绍,令人忧虑的是现在人们的湿地保护观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不少人将湿地当作荒地,当作有待开垦之地,正在进行无意识的破坏,而没有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排毒的巨大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底,我市首批13个自然湿地保护小区启动,目前基本上每个辖市区都有湿地保护小区,我市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也从2011年的4897公顷,提高到2012年的13657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随之提升到48.5%,提前3年实现省政府规定的湿地保护率要求。

        徐小明表示,现在,我市唯一一个省级湿地公园——赤山湖湿地公园已初具形态,目前正准备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13个辖市区自然湿地保护小区,也正在积极努力,准备适时申报省、市国家级湿地保护小区,但从长远来看,全市湿地保护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注。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竺捷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