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北固湾:花一百多万,只能买两小时阳光?

发布时间:2013-03-14 09: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招商北固湾在建高层楼房 曹海滨 摄

        13日,首班京晚消费直通车赴招商北固湾、中南世纪城等楼盘看“阳光权”的报道,立即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市民对高层建筑下的“阴影地带”感到担忧,很多市民说,他们根本不清楚高层建筑下“阳光权”会缺失到何种程度,如果事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发现就悔之晚矣。

        针对我市一些楼盘高层建筑密集建设的情况,市民提出诸多质疑,其中要求最基本的“知情权”已成为普遍的“权益底线”,纵然业主权益受损,也要“明明白白吃亏”。

        层级不同规划标准“两副脸”

        市民杨俊达说,他对“阳光权”的初始认识还是缘于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房屋开发大潮,那时还没有高层及小高层的概念,开发建设的房屋基本都是多层,最高7层,许多开发商为了牟取更大利润,有意缩减楼间距,引起广大市民不满。其实规划部门有专门的楼间距标准,目前多层的楼间距可达1:1.2至1:1.31,这样的规定无疑成为开发商不敢逾越的高压线,同时这也成为市民维护“阳光权”的利剑。然而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阳光权”的争议逐渐凸显。

        不少市民说,由于信息不对等,他们在购房前根本不清楚,对于高层建筑下的“阳光权”,相关规划标准完全是“另一副脸”。家住小高层的市民庄先生说,他买房时根本不清楚高层建筑是按照满足“大寒日不小于两小时日照(大城市)”的规划要求,结果等他到冬天才发现,上午根本晒不到阳光,下午要到2点多钟以后才有阳光,而5点钟不到就没了。为此他一直后悔没有买小区里的多层住宅。他说自己听不懂规划专家的专业解释,但他认为他与住在多层里的业主应该享有同样的“阳光权”,制定规范的部门针对不同的建筑层级制定不同的标准,是变相侵害业主的权利,高层住宅理应有更为严格的规定,来保障业主的“阳光权”。

        缺失“阳光权”也无“知情权”

        对于我市在建小区里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许多市民认为开发商利欲熏心,房屋开发呈现两种开发趋势,分别是别墅群与高层建筑,如今多层住宅楼是越来越难买了。庄先生认为普通市民无力买别墅,只能被迫去买高层。“花的都是全家人多年的血汗钱,换来的却是大打折扣‘缺光房’。”针对招商北固湾6幢聚拢在一起的高层建筑,市民周先生说,这样的高层建筑看着都让人发堵,更别说将来居住了。细心的他曾与老伴在冬至专门到6幢高层外围察看,结果发现上午时高层北侧楼20层以下都不见阳光,直至下午1时半左右,高层北侧楼15层以上才见阳光,而中下层楼要到太阳快西沉时才能有一些阳光,“花一百多万,难道只能买到两小时阳光?”

        已在招商北固湾购买了高层住宅的老曹告诉记者,当初他考虑自己与老伴年纪大,就听了售楼小姐推荐,买了一套层高4层的房,现在想想,感觉自己像“井底之蛙”。老曹说,更令他感到不满的是当初准备买房时,售楼小姐除了强力推荐房屋的户型、结构如何好之外,还说这是特价房,非常抢手,售楼小姐说这套房既在城市中心,又能看到江景,阳光也好,谁知道,售楼小姐嘴里的好阳光是要打折扣的。特别是很多业主就是冲着超大阳台买了准备养老的,现在阳光给“拐”走了,心里很不爽,感觉上了当。

        某开发公司知情人士介绍,如果有公司熟人要来买房,他们对于这种30层左右的高层一定会强调只能买20层以上的,而对于不知情的市民,销售人员往往称“我们的高层完全符合规划的设计要求,采光没有问题。”

        全封闭工地现场无“探视权”

        老曹告诉记者,他是去年购买的招商北固湾房屋,当时高层还没建,不清楚高层之间的楼间距等问题。唯一能看到的,是售楼大厅里的一个沙盘,看着摆放间距较为合理的高层住宅模型,压根想不到采光可能受影响。此外想到这是一家正规开发单位,应该会让人放心。

        业内人士介绍,开发商的模拟沙盘其实很有技巧,高层往往在模型上适当扩大间距,看着沙盘,购房者根本不会联想采光会受影响。此外,在房屋交付时多选择夏秋季节,这时阳光直射角度大,中下层的住户一般不会联想到冬晒问题。

        许多市民反映,无论是已经在招商北固湾购置了房屋的业主,还是准备购房的市民,都不能进入施工区,有市民称自己的房子都无“探视权”。对此,昨天记者进行了核实,该公司一位姓赵的置业顾问介绍,公司有严格规定,工地全封闭施工,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现场。

        我市多家开发商表示,这样的规定较为少见,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业主还是意向性购房者,都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头戴安全帽进入施工区看房。许多市民希望招商北固湾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让市民有权进施工现场“探视”,并做好相关解释,不必遮遮掩掩,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争议。

        (记者 沈湘伟)

来源: 作者:沈湘伟  责任编辑:盛林娟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