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条新闻

镇江5000亩“永久性菜地”今年落地
市区初步设想要建四个,全市将建设八个

发布时间:2013-02-26 08:0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料图片

        “菜篮子”工程是一座城市的民生大计,按以往操作规律,一般省政府管“米袋子”,各市政府管各地“菜篮子”。然而,从去年底开始,一项由省政府破天荒主抓的“菜篮子”工程却日渐显山露水。由于这次规模较大,一地成片规模最少要达到5000亩以上,各地形象地称其为“五千亩工程”。

        在这次5000亩蔬菜基地建设上,省政府文件中还有一个提法,也是破天荒之举,叫“永久性菜地”,而这是与当下各地城郊不少菜地现状相对接的,由于工业设施和园区建设的逐步侵蚀,每年都有不少菜地在萎缩。这次,省政府也是痛下决心,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市场供应。

        具体到镇江,在这一轮2013-2017年规划建设中,市农委对照相关要求,初步设想全市计划申报8个片区,总量达到4万亩,分别是丹阳1万亩,计划在皇塘镇、云阳镇各5000亩;扬中5000亩;句容5000亩,位置约在华阳镇与后白镇交界处;新区5000亩,计划放在大路镇;丹徒区1.5万亩,计划分设在世业洲、谷阳镇和江心洲。

        标准之高前所未有

        要求集中连片 不准多地拼凑

        镇江属于苏南地区,对苏南地区规定蔬菜基地的规模要求达到5000亩以上,这其中还涉及一个“集中连片”的概念。换句话说,需要5000亩集中连片,不能是两地或多地拼凑5000亩,省政府甚至提出了GPS四点定位的要求,还要建立基地档案,在基地显著位置设立保护、公示标志。

        对照这样的要求,目前市区还没有一个地方能达到这样的规模,最接近的是江心洲,它有近4000亩的连片蔬菜基地。而这样高规格的土地标准,也让各地农委十分头痛。前两天,省里刚刚组织了一次情况通报会,会上,各地农委反映,这次的标准定得太高了。

        尽管如此,省政府还是要求全力贯彻实施,要求各级政府给予充分协调,特别是在规划和土地上,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同时,明确了项目的最终申报时间——3月底前向省政府申报,其规格之高也是很少见的。

        基地选址颇费思量

        3公里内无化工企业 远离主干道百米以上

        项目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市农委职能部门就对照要求,积极寻找合适的菜地,而选址确实不容易。

        按照要求,要统筹考虑现有基地改造提升和新建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新建基地选址要在城郊边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集中连片,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产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基地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已建蔬菜基地周围有化工企业的,化工企业或蔬菜基地一律要搬迁至3公里以外,并建有隔离带。

        市农委人士表示,其实,这样的成片土地确实很难找。因为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基地还要符合菜地建设的要求,其中就明确表示,岗坡地不行,周边要没有化工厂、污染源,作为无公害的生态基地,沟、路、渠都要相应配套,交通、水利设施都要齐备,“应该说,项目的最终启动要依靠规划和土地部门的合力。”

        可能会有些小变数

        最终2017年完成 叶菜类自给率达到80%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假设。

        这次的五千亩“永久性菜地”,实行的是一次规划、逐年推进、分步实施、长期保护,最终完成期限定在2017年,而今年最多是实质上的启动。

        市农委相关人士表示,因为这项计划实施的艰巨性,有可能会涉及一些小的变数,但都是一些实施上的小变动,应该不会涉及已出台的大的层面。

        “因为,市区如果按100万人口计算,按照城镇人口人均菜地面积3厘的标准,市区现有菜地不到3万亩,但这是一个动态数据,每年仍在变化之中,近郊的不少菜园在萎缩,五千亩永久性菜地实施后,肩付保障性重任的市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将向这里倾斜,最终仍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规模,不会出现扩大种植规模后‘菜贱伤农’的现象。”

        同时,省政府还对建成后的五千亩“永久性菜地”提出了要求,即建成后城市蔬菜自给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叶菜类自给率达到80%,蔬菜总量满足市场需求,常年供应均衡,价格基本稳定。

        管理水平将大幅提升

        工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

        这次五千亩“永久性菜地”工程的提出和实施,瞄准的就是规模效应。

        与这次五千亩菜地工程同时提出的,还有全面提升蔬菜基地建设水平。

        在科学规划永久蔬菜基地之上,要求大力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改善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造升级基地灌排设施,重点加强灌溉水源、灌排泵站、管道输水及沟渠等工程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建设路面硬化的田间主干道和支道,完善生产用电设施,配套农资、农机具库房、田头沼液池等设施。注重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保障产出水平。

        而在产销对接上,五千亩“永久性菜地”的产出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在已有的蔬菜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基础上,将提升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能力。加强蔬菜直销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直销直营、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拓展蔬菜销售渠道,提升产销衔接水平。在市区蔬菜批发市场设立基地蔬菜专供直销点,在大型超市开辟基地蔬菜销售专柜,打造具有镇江特点的健康、安全、放心蔬菜品牌。

        两点疑问

        ■“五千亩”意味着什么?

        当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各地蔬菜产销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蔬菜生产由城市近郊向城市远郊及农村转移,农区新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蔬菜销售由就近供应为主转向主要依靠“大市场、大流通”,部分不宜长途运输蔬菜品种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不少地区蔬菜自给率偏低,叶菜类产品季节性供求失衡、价格波动频繁,影响蔬菜市场稳定。

        去年12月18日,省政府出台苏政发[2012]177号文,提出“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各市、县按照城镇人口人均菜地面积3厘的标准,落实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全省规划建设150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2013年至2017年,全省重点建设100个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要建设3-4个基地,100-200万人口的城市建设2-3个基地,50-100万人口的城市建设1-2个基地,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建设1个基地。

        ■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这一项目最终将给镇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市农委园艺蔬菜处人士表示,现在看来,由于最终参与实施的主体不同,可能会是农业合作社,也可能在各地种菜大户或是生态蔬菜种植企业,而且各地的土壤条件不同,农业技术不同,产销对接不同,将导致最终效益也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项目将使郊区农民收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大账难算,小账还是可以估估的。

        以带动农户就业来看,有农谚说的好,“宁种十亩田,不种一亩园”,种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机械化作业,耗时耗工大,要经常看护。而粮食种下后,可外出打短工,还可机械化作业。1位农户照看10亩菜园已经是极限了,按照这样来估算,全市至少将带动4000人就业。

        如果再算GDP的贡献率,1亩菜地按产出2.5吨计算,4万亩就能产出十万吨蔬菜,如果每斤均价卖3元,那么将产生亩效益1.5万元,如果是4万亩建成的话,将达到6亿元的产值。而目前,整个镇江市,蔬菜对GDP的贡献是27亿元。

        专家声音

        保障蔬菜安全是根本

        在当前的种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才有蔬菜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当下的五千亩“永久性菜地”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和突破口。

        据市农委相关人士介绍,按照要求,五千亩“永久性菜地”基地设施化比重在70%以上,即大棚设施要在七成以上,这包括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连栋大棚,推广普及多功能农膜、粘虫色板、杀虫灯、环境灭菌等配套设施。还要大力发展蔬菜基地遮阳网、防虫网与喷滴灌“两网一灌”生态栽培,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应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生物肥料的推广使用力度,严禁使用高毒禁用农药,保障蔬菜品质和安全。

        “在监管上,强化蔬菜基地源头监管,加强基地土壤、灌溉用水、重金属含量等动态监测,建立基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设施,配备必要的检测人员和设备,支持蔬菜生产基地开展自检,全面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建立蔬菜投入品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规范蔬菜生产档案,逐步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风险可防控,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来源: 作者:竺捷 陈声秦  责任编辑:盛林娟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