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国内国际新闻

“南方供暖”成今冬最热话题 体现民众共享诉求

发布时间:2013-01-13 10: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方供暖是个老话题,但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冬天,呼声如此之高。南北网民、专家、媒体均就此话题进行了关注,并进行了多番论战,热度之高,延宕了整个“最冷+最长”的工作周。

  半个世纪以来,南方一直都没有集中供暖,部分南方省份居民,甚至压根不知暖气为何物。为何这个冬天里突然却成了舆论热点?有评论指出,供暖集中反映的,实质上是国民对于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平地享受到实惠的诉求。

  天气很冷很冷讨论很热很热

  1月5日,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全国平均气温-3.8℃,较常年同期偏低1.3℃,为近28年来最低。进入1月份后,南方多地气温也降到了3℃以下。

  截至昨日,“南方供暖”话题在新浪微博上已经可以搜索到的结果超过135万条,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注南方供暖:湿冷是多冷”的帖子被转发了近2.5万次。

  南方究竟该不该供暖?这个话题的论战发端于1月4日,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观点:“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这个观点被部分南方网友理解为“南方人已经习惯了没有暖气的冬天,因此不适宜供暖”,迅速引发反弹。争论主要围绕“没有暖气的南方是否比有暖气的北方更冷”和“南方集中供暖有无可行性”两个层次的焦点问题展开。

  支持南方供暖的声音认为,南方天气多为湿冷天气,实际感觉上要比北方干冷天气更难受;由于没有集中供暖,南方许多地方室内温度甚至低于室外温度,远远低于北方20℃的室内温度标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调查中,近1.5万人表示赞成,约占总人数的80%。反对者则认为,南方的冬天持续时间短,即使寒冷不假,依靠空调、电暖气等方式自行选择供暖即可,没必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否则设备闲置时间太长将是浪费,煤炭能源消耗也将大大增加,并可能带来更多污染。

  供暖不是问题公平才是问题

  争论的第二阶段,开始转入深层次:供暖并不只是单纯的供暖问题,而涉及到南北供暖线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南北居民的公共服务标准是否公平。

  根据媒体报道,现有南北供暖分割线划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国内“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普遍希望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南方人民原本并没那么强烈的供暖需求也随之增长。一位南方网友的意见非常具有代表性:作为纳税人,南方和北方的民众都在交着一样的钱,为何北方人民可以享受到的服务,南方却没办法?

  南方集中供暖到底是善举还是多此一举,众说纷纭。按照现有供暖分割线,南方部分地区温度并不见得比北方高,同样自然条件下南方没有供暖而北方有,这样略显粗糙的划分显然无法说服民众。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南方民众都赞成集中供暖,因为这必然带来额外的冬季供暖费用。而南方集中供暖同样会产生成本、能耗、以及污染等一些南方百姓同样不愿意面对的弊端,但是寒冷又的的确确制约到南方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那么,能否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

  有网友建议,能否放开分界线的死限制,各地根据自己实际的供暖需求选择是否集中供暖,由国家进行统一协调;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宜集中供暖的南方省份(如广东),则通过电费补贴的形式,体现国家政策的公平性,由居民自行选择通过空调、电暖气等方式供暖。

  有评论分析指出,最冷冬天只是一个诱因,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民渴望于共享发展成果,对于政府改变粗放化管理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才是政府最需要正视的。(记者 戎飞腾)

  媒体舆论未成合力,供暖议题难产智慧

  新年伊始,一场关于“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大讨论拉开序幕,这一次特殊的民意集合,事关每个南方人的温度,也充分展示了舆论场各方的气度与智慧。先是网民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漫画等作品分享“南方哆嗦,北方得瑟”的季节感受,调侃“阻碍中国人大团结的两点要素是北方有供暖和江浙沪包邮”感同身受的网友们纷纷加入“吐槽”行列,并呼吁南方集体供暖,结束“取暖基本靠抖”的局面。据新浪微博调查显示,八成网友支持南方集体供暖。这是新年的第一场全国性公共话题,民意相互“取暖”较快地生成共识。

  就在网络舆论场热火朝天之时,主流媒体也不甘落后。最早源自央视的介入,随后多家媒体迅速对“南方供暖”这一议题进行了报道,并针对“南方能否实现供暖”、“如何实现南方供暖”等疑问采访了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南方供暖在成本和技术上存在困难。此外,不同地区的用户因供暖需求不同,在公平计量收费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加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城市和农村服务均等化同样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因而有人认为发放供暖补贴、加强房屋保暖措施更为切实可行。可以看到,在这场民意集合行动中,主流媒体通过激活“争论”来进行议题延伸,收获了丰富的报道资源。

  较之网络舆论场对南方供暖渴求等民意的充分发酵,主流媒体舆论场的议题焦点主要对准“供暖可行性”的讨论,针对“问题”来作信息开挖,但由于过于注重争议性议题的生产,同样导致了惯常的“议题偏向”,一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报道模式并未提供全面、清晰的解决方案与路线图,热闹有余而智慧供给不足;另一层面,对供暖这样的公共性民生议题,媒体的应有的桥接作用很遗憾并没有奏效,在供暖的巨大民意流与待解的公共政策之间,主流媒体角色弱化,未能将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吸纳到供暖舆论场之中。

  注意力经济之下,一些浮躁的媒体议题跑偏但赚足眼球,由于强大的惯性,在公共议题的讨论当中,一些媒体更是有意规避担责职能部门的存在,使得这次南方供暖讨论缺乏最关键的信息来源——即相关政府机构的迅速回应与行动决策。“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南方民众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里忍受寒冷煎熬,本与公共政策有关,但一些主流媒体对舆论场关注点的选择,发自民意,却并未指向民生解决的实质。

  在社会性媒体平台的强大民意聚合力的挑战下,介质单一的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让“议题”更具黏度与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协调者”的功能。此外,在一次大区域乃至全国性的没有明确责任指向的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怎样针对性地提供智慧,而不仅仅是热闹的制造者……这一次关乎“温度”的“南方供暖事件”,尽管没有产生足够公共智慧,但恰恰留下了这些多维度的问号,有待细细体味考量。(麦尚文 张艳丽)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