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加坡两年多,对这个城市其实也没有太深入的认识,最近考虑起买房,才发现在这个社会福利并不算好的国家里,政府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上有许多有用的政策。
很多新加坡人也在这些政府优惠政策下,近十年的时间就由原先居住的政府组屋搬入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桑拿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寓。
买政府廉价“组屋”,政府出启动资金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全国大概有40%的人还居住在贫民窟或者是搭建的窝棚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开始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新加坡公民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向政府购买“组屋”,再通过卖掉旧组屋,换新房。
现在一个收入大概是2500-4000新币(约合人民币1至两万)的普通人,如果对房屋不是特别挑剔,购买一套三房室(两室一厅)组屋,能得到3万至4万的政府补助金(仅限于第一次购房),一套在新加坡西部或者北部不太繁华地段的组屋,总价30万到40万新币,首付10%,政府补助就能作为买房的启动资金了。剩下的住房贷款每月从政府的中央公积金(CPF,政府强制储蓄制度,占每月工资的35%,其中20%自己付,另外15%由所在公司支付)里缴扣。CPF现在已然成为新加坡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还贷过程也几乎不用动用现阶段领取的工资。
“组屋政策”旧屋换新房
我有一对夫妇朋友,来新加坡已近10个年头,夫妇俩在08年时购入一套组屋,当时正好是经济危机,房价最低迷的时期。那时他们还只是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外籍人员,没有补贴,在非繁华地段买了一套二手的五房室(三室二厅,130多平米)要30万新币。夫妇俩收入中等,两人的中央公积金加上家里人补贴正好付清20%的首付,一共6万新币。为了省钱,连装修都是自己和朋友一起动手。
他们后来继续申请一套新的组屋,当时也只要30万新币左右。根据政府政策,申请到新的房子之后,要把之前的那套房子退还给政府或者转卖。正好当时遇上经济危机刚过,他们的房子转手一下涨到了四十多万,换房的过程中毫不费力地赚到了10多万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