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传出消息:我市旧城区城中村首批“7+1”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完成后,镇江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将获全面提升。作为改造项目之一,五州山“城中村”片区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润扬大桥南接线,南至团山路,西至戴家门路,北至南徐大道,待改造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9.44公顷。这一片区因将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配套区域而备受瞩目。昨天,记者了解到,七里甸街道积极推进“城中村”拆迁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
情况复杂需有效沟通
“这次拆迁项目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五洲山村书记王昌仁介绍说,五州山“城中村”片区涉及了村里的陈家门、戴家门、王家小村三个片区,有350户居民,2000多人,其中有长居户、寄居户和暂住户,人员构成复杂,其中暂住户达到了30%左右。
从今年5月开始,五洲山村就开始了前期的调查工作。这次的拆迁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居民缺乏政策了解、农村房屋自建较多、居民家庭结构复杂等,有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屋,因为是祖产,涉及夫妻、子女7个方面,需要一一进行沟通、商谈。
为此,8月中旬拆迁工作开始以来,工作组6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起早贪黑,深入居民家中,一方面积极宣传此次拆迁工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入户调查,以及居民家庭实际情况梳理。
“工作组的认真负责受到了居民的认同与肯定,我们也积极配合。”住在陈家门的乔先生,是前10户签约的居民之一,在了解相关政策后,不仅自己积极配合,还帮着工作组联系已经搬到其他地方的亲戚,通过两次交谈就签约、交房。
化解纠纷主动介入
在拆迁指挥部,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村民家庭产权纠纷调处协议》,上面写着“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我们一家已达成协议,委托某某进行签约商谈,并认可协议结果。之后如有矛盾,由我们家庭内部协商解决……”由于这次片区改造涉及的居民房屋,建成时间较长,老一辈去世后,就涉及配偶、子女多个方面,面临拆迁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甚至有的家庭在与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自家内部先产生矛盾,严重的还引发冲突。
为了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工作组创新了思路,特别邀请了村调解委员会、七里法律服务所相关人员现场参与,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并通过调处协议的形式,帮助村民达成一致,减少产权纠纷。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协议并成功签约的就有12起。
调解人员还成功处理一起房屋私下买卖的纠纷。2007年一位居民因患病,急需治疗资金,就将一处36平方米的自建房屋,以5万元的价格私自卖给了一位城市户口的市民。如今遭遇拆迁,双方应该如何处理?调解人员一方面向两人解释政策,表明双方5年前的私下买卖不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给出建议。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卖房者享受拆迁补偿,但需退还买房者购房款本金及利息,成功化解了一起纠纷。对这一模式,不少居民表示:“工作组不但保证了我们在拆迁中的权益,还以法律形式,帮我们化解了许多矛盾和纠纷,真是太感谢了!”
集体看房透明操作
与以往的拆迁项目不同,此次城中村改造,采用集体现场看房,个性制订方案的模式。由拆迁指挥部、主体单位、拆迁事务所、村委会多方工作人员,集中前往居民家中现场看房,现场填写资料,对拆迁居民家庭构成、房屋结构、装潢情况等一一进行登记,并以家庭为单位,逐一建立影像资料库,方便了随时调阅核实。之后,再回到指挥部制订补偿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商谈、签约,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曾经有一位戴家门的居民因自家和邻居的补偿有所不同,来到拆迁指挥部提出异议时,工作人员拿出了两份登记资料,上面详细标注了两户家庭各项资料,并详细解释区别所在。最后,这位居民感慨地说:“了解了情况,再通过对比,我无话可说,没有意见了……”
此外,这次五州山“城中村”片区还采取“准现房”安置。位于东堤春晓、富润华庭的安置房,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相关配套正在完善,预计6个月后拆迁居民就可搬入。不少居民在协议商谈过程中,就自行前往现场,查看房屋结构。居民赵家华就兴奋地表示,可以看到新小区、新房屋,让大家对今后的居住环境有了直观了解,也更积极地配合了。
七里甸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晟表示,首批“7+1”改造项目,是全市未来3年的重点项目,接到五州山“城中村”片区改造项目的任务后,街道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不少工作人员纷纷放弃休息时间,进村入户,耐心释疑,认真工作。目前,五州山“城中村”片区改造顺利签约197户,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接下来,街道还将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做好居民安置、后期建设等相关工作,确保按时限完成任务,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利民工程推进好。”贾晟说,街道上下十分重视五州山“城中村”片区改造工作,将进一步集中资源、科学调度,用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全市“7+1”改造项目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