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房产  >   国内楼市要闻

保障房建设要助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

发布时间:2012-08-17 16: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价格持续攀升,不少地方房价泡沫化严重,远远超过普通群众的购买能力,许多老百姓用一辈子的钱都拿来买房,大量农民工和城市外来人口只能望房兴叹,“蜗居”和“蚁族”不断见诸报端。住房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保障性住房对保障民生、稳定房地产市场和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的目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1年设立了“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课题。近日,记者专访了该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请他就目前保障房建设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政策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住房保障初见成效

记者:2011年2月,中央提出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的目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随后启动了“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课题,当时为什么要成立这一研究课题呢?

卢迈:住房既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又是财产和财富的表现形式,所以住房问题既有经济性,又有社会性,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国家把住房保障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原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在立项的时候认为,中央政府在这个时候推出规模空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对民生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课题组认为,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果实施得好,将为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宏观经济稳健增长、推动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赢利性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可以通过评估政策的实施过程、总结地方经验、介绍国际先进做法、提供公共讨论平台等措施,推动这一政策的完善。

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探索从未停止,最近几年的政策力度更是空前。您认为这一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呢?

卢迈:经过近20年的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建设的实践,我国保障性住房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至少在几个方面有了积极的进展。首先,不论是中央还是在地方,都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关的制度。比如,在中央层面,住建部已经在准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在地方层面,我们也看到不少地方已经把保障性住房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保障房的建设、分配、管理、准入和退出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其次,建设了相当可观的可用的保障房源,2011年就基本建成了400多万套。第三,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的提供,对于改善城市贫困居民的住房条件,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第四,保障性住房需要巨大的投资,现在每年投入大约1 .3万亿元,这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住房保障工作初见成效。

(作者:  责任编辑:张晨霞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