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名校
三大模式
第二种是开发商引入名校,由开发商出地出资,兴建校舍、购买设备,并负责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名校出品牌、出师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
点评:开发商的出资规模决定了与名校的合作深度。如果开发商只是承建学校,且所承建学校为公立学校的话,建成后产权归当地教委所有,学校所在项目的业主子女就学还是要遵循北京市相关的招生政策。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是公办学校,学校周边的红玺台以及太阳星城的业主子女能否顺利入学,都要按照相关的招生政策而定,即使其承建商太阳公元项目的业主子女也不例外。
家长细辨
第三种是名校与开发商合作建分校,双方联动,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这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模式,业主子女往往可以免交赞助择校费。
业内分析
政府学校开发商三方努力 缓解瓶颈
郭毅认为,教育地产是在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背景下衍生出的特色地产类型,名校+地产的模式,一方面缓解了名校的扩张瓶颈,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开发商吸引购房者的重要筹码。
尽管地产与教育的结合模式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学区房仍一房难求,这反映了“教育需求”与“名校供应不足”的矛盾。
将教育与地产结合,一方面使得开发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使稀缺的教育资源实现成本较低的扩张,促成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对国家、房地产商以及民众都有益处。
要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指导和规划;开发商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学校加强经营与管理,保证教育水准。三个环节共同出力,才能使这种模式得以完善。
文/记者 张媛
点评:对于业主来说,这种模式下子女就学最有保障,但是学校的质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般小区学校多为名校的分校,例如位于万年花城、万科长阳半岛以及京贸国际城的北京小学分校,这类分校采用“带土移植”的方式,从名校引入品牌、模式与校长,但是教师队伍多为新招聘的,能否延续名校教育形式上的优良传统和保证教学质量很值得商榷。
另外,很多开发企业引进名校多是为了助力销售,楼盘的销售是短期行为,短的只有一两年,大型社区五年到十年也会开发完毕。而学校发展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且运营成本较高,因此在销售周期结束之后,开发企业是否还有意愿与能力继续支持学校的日常运营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很多开发商忽略孩子自身的智力、接受能力和家庭教育等相关事实,为创造所谓的高品牌教育而盲目拔高教育层次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北京早期社区建校的项目除了怡海、王府等少数项目经营正常之外,很多项目的学校都因各种原因面临难以维系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