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超预期
记者: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从1991年就开始试点,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多年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近一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您对此乐观吗?
滕泰:从历史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实进程缓慢。2009年1~11月,我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7.54万亩,仅完成年度计划供应量的46.66%。根据已有数据,截至2009年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计划投资额1676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2010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被提高到政治角度,国家从供地、资金投入方面作了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2010年4月15日发布的2010全国土地供应计划中,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84748.85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占住房用地计划供应总量的77%,而保障性住房用地为24454公顷,与2009年相比增加一倍多。在政策推动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纷纷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2010年政府工作的重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月19日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把落实责任书明确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列入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强对各市县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资金、土地、税费政策,抓紧项目开工建设,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完成2010年全国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的任务。
毫无疑问,保障性住房将成为解决高房价问题的主要手段,未来我国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将超过市场的预期。而在各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中,公租房模式最值得推广。
公租房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大量修建的小户简配型社保住房,不出售,而是廉价出租给满足一定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者,以解决房价过高造成的社会矛盾。与传统的经济适用房相比,公租房产权归政府,永远不进入商品房市场。这样就避免了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确保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现实困难上。在全球范围内,公屋模式是唯一成功的社会保障型住房模式。
记者:资金问题是保障性住房能否落实的关键。您认为下一阶段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滕泰:我相信保障性住房资金问题将得到解决。目前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包括:中央、地方财政投入,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及商业贷款。除此之外,公积金增值净收益部分,土地出让净收益中不低于10%的比例,也将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来。
在2008年底公布的规模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保障性住房市场分到了超二成的9000亿元的“蛋糕”“。9000亿重点用于747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和220万户棚户区改造家庭,以货币补贴为主(60%货币补贴,40%实物分配),所以对拉动租房市场需求有帮助;而另外287万套的廉租房需要通过建设或购买来实现。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新国十条”规定:“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这些措施将促使地方政府有足够动力多方面筹措资金,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