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预言者”,罗伯特·希勒显然不希望自己的预言成真,因为他的预言成真,便意味着世界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罗伯特·希勒对于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会作出何种预言?房价高企的中国,罗伯特·希勒所言的“非理性繁荣”是否已经显现?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罗伯特·希勒教授。
被称“预言者”并不舒服
金融危机发生后,罗伯特·希勒被冠以“预言者”的称号。因为他不仅预言了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早已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然而对于自己“预言者”的名声,罗伯特·希勒教授却颇感不满。
财道:《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准确预测,使您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预言者”。您自己怎么看“预言者”这个头衔?
希勒:被叫做一个“预言者”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认为我无法判断未来走向。从某种意义上,我是能够预测这场金融危机,但这只是因为我喜欢阅读任何方面的理论,包括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而不仅仅研究理论上的经济学。与此同时,我喜欢审视各种经济数据,并仔细思考其中包含的真正含义。
财道:经过几年来的世界经济的震荡,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金融危机的损失,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您是否认为您书中所说的“非理性繁荣”泡沫已经破灭?
希勒:我并不认为中国城市中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就一定预示着泡沫已再次出现。我想我们可能会在高波动的时代待上一段时间,因为目前的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市场的时机,越来越担心会被未来的繁荣所抛弃。这就是21世纪初期的文化所在,我看不出这样的心态会很快消退。
财道:如果请您再次做一名“预言者”的话,您认为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是否已经走上了复苏的道路?
希勒:伴随着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可以说这场经济危机非常严重,如今美国和全球经济确实已经从极端的经济危机中有所恢复。我认为在美国和欧洲,经济恢复的速度将会很缓慢,并且在我们从2007年到2009年的损失中完全恢复前,有可能还将有一个二次探底的过程。
金融监管改革尚未完成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罗伯特·希勒跳脱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思维,使用行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种导致金融市场泡沫的社会因素,如投资者对于股价的错误定价等。而在金融危机过后,这些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还远未消失。
财道:您在著作中列举了许多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您认为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否会成为解决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契机?
希勒:我们已经看到金融监管制度正在调整改善,例如在瑞士制定的《巴塞尔协议III》和在美国制定的Dodd-Frank金融改革法,都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我想如果这些监管改革在2005年就做出,而不是2010年才开始进行改革,我们仍然有可能会面对同样的危机。但是,我们的金融监管改革尚未完成,相关的工作还将持续几年的时间。
财道:人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才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出现?
希勒:为对抗泡沫,我们需要看到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并且保证杠杆效应不会导致经济系统更加不稳定。这样的政策不应该是僵硬的,政府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足够的勇气让监管政策持续下去。
投资者不应太自信
在某次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演讲中,罗伯特·希勒曾表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并帮助中国经济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金融市场的成长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甚至会产生泡沫。
财道: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众对于金融知识的渴求是空前的,您认为这是否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非理性繁荣”?您认为“非理性繁荣”会不会卷土重来?
希勒:基本的人性在世界上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在高速增长下,人们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这又是很特殊。我相信,中国许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都将经历泡沫,投资者将会感到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