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接待的来访者是一个30出头的男性,这是一位注重仪表的来访者,他的衣着很讲究,打扮的一丝不苟。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头发有点少,尤其是后脑有一块斑秃。没想到他的诉求还就是和这块斑秃的头发有关。原来这位先生从小学就有拔头发的毛病,做作业、考试或者紧张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拔自己的头发,不仅不觉得疼,拔了以后反而觉得心里很舒服很放松。一开始不觉得怎么样,可到了中学后想控制也控制不了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成年,每当想要集中精力专心做事就控制不住的拔头发。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拔头发的现象明显加重,昨天一连拔了四个小时,拔到夜里两点才睡觉,睡得很安心,不拔就睡不着。醒来后十分后悔,担心头发会被拔光,所以今天下决心来看医生。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一些小习惯、小癖好,比如咬指甲、抠手指、拔头发,这些小动作如果不严重根本不会被人注意,但是这些举动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都会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把它归类为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拔毛癖的患者遍及各年龄层,20岁以下较常见,症状开始发生的平均年龄在9-13岁。学龄前儿童患者中,男孩女孩各占一半,青春期前至青少年时期的女性患者较多。也就是说很多患者的症状是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就出现了,可能在一次拔毛发前有精神紧张感,实施行动后感受到轻松满足。然后这种行为被重复,每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拔毛发行为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最终渐渐被固化下来,成为难以摆脱的坏毛病。有研究发现,拔毛癖患者伴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5%和57%,这果真应了标题那句“拔得掉的头发,拔不掉的烦恼”啊。这类患者都有难以控制拔除自身毛发的欲望并付诸实施。拔毛的部位可以是身体上任何长毛发的地方,但最常见的还是拔头发,还有的患者喜欢拔睫毛、眉毛、胡须等等。
如何摆脱这恼人的毛病呢,在这里我推荐“相反习惯训练”,心理医生会训练患者学习认知自己拔除毛发的冲动,也会教导他们转移这种冲动。相反习惯训练也包括行为记录,还包括制作拔毛事件的日志,记录日期、时间、地点、拔下的毛发数量,还有当时在想什么、感觉如何。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发现自己通常会拔除毛发的情况,并发展出避免拔毛事件发生的对策。另外,如果合并焦虑、抑郁的情况还可以加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都能起到不错的疗效。
市精神卫生中心 一病区 赵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