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在探访河北省人类精子库后报道称,该机构成立一个月以来,共接待捐精志愿者22人,经检验精液合格者只有3人,合格率约15%。该数据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份数据是否说明男性精液质量正在下降呢?捐卵、捐精,近些年这些名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将来会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吗?
捐精有条件近视太深被否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人类精子库是经卫生部批准的北京市唯一一家人类精子库。记者从这里了解到,对捐精人群的要求其实还算宽泛,只要年龄在22~45周岁,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及家族史,大专以上学历的都可以捐精。
尽管没有限定职业,但据调查显示,各地的捐精者中还是以大学生为主力军。据了解,能够获得一定的补助是打动这些大学生的一个原因。在某论坛,一位筹划捐精的大学生就客观地分析说,“全部完成后能拿到3000多。对我们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少了。一等奖奖学金也没这么多啊。”
不过,虽然要求宽泛,还是有些常见的被拒原因需要注意。由于捐献精子的主要去向是提供给辅助生殖中心做供精试管婴儿或人工受精,因此受精夫妇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捐献者的条件。据了解,曾有精子库对受精夫妇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不育夫妻最关注的精源指标前三位分别是:供精者的身高、籍贯和受教育程度。因此,精子库对于捐精人的身高一般要求在1.7米以上。此外如果深度近视,超过600度以上也不被允许捐精。
捐精过程要一年左右
除了对捐精者的身体条件有要求外,精子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捐精流程走完差不多要一年,其间捐精者需要往返精子库多次,因此,捐精者最好在北京有固定的工作、住所。
据介绍,捐精者首先要进行2至3次精液质量筛查及冷冻复苏实验,复苏实验合格后会进行健康体检和抽血化验检查,全部合格才能成为正式捐精者。此外,捐精与献血有很大的不同,献血者没有次数要求,而每名捐精者捐献的精子最多可以提供给5名妇女妊娠,因此,对捐精者的精液数量有要求,为了完成这个数量,根据个体精液质量不同,捐精者一般要6至12次才能完成捐精。
完成上述捐精步骤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因为艾滋病毒有窗口期,为了确认捐精者没有感染病毒,捐精者还需要在完成最后一次捐精后6个月再进行一次血液检查,如果合格,才算完成整个捐精过程。前前后后,整个捐精过程差不多要持续一年。
捐精标准与体检标准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由捐精引发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捐精的合格率低得惊人。2月初,有媒体在探访河北省人类精子库后报道称,该机构成立一个月以来,共接待捐精志愿者22人,经检验精液合格者只有3人,合格率约15%。此前,来自浙江精子库的数据显示,该精子库的600多名志愿者中,只有不到80名男性的精子质量符合标准。
平均不足20%的合格率的确让人担忧,这是由于男性精液质量正在下降吗?对此,北京人类精子库的工作人员解释称,精子是否合格跟许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取精前禁欲时间的长短、采集精液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精子库的标准要比医院检查的标准高得多。
工作人员称,与医院普通的生殖检查不同,因为取出的精子要保存到液氮里,因此精子库除了检查精子的浓度、密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还会检查精子是否禁冻。“很多人的精子在常温态时,活力和浓度还不错,但一冻之后活力就不行了。而在医院只做常温检查不做冷冻检查,所以相比之下,精子库捐精者的合格率就显得很低。”
出现伦理问题概率很低
由于一个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可以供五个女性使用,因此捐精有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定:为保护供精者和受精者夫妇以及所出生后代的权益,精子库不得将供精者个人身份和社会资料提供给受精者夫妇。同时,供精者也无权查阅其捐献精液的使用情况,受精者及其后代的一切身份资料;而受精者夫妇及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单位也无权查阅供精者真实身份资料。
这就是捐精过程中遵循的“三盲”原则,不过,正是因为谁也不知道精液的具体去向,有人担心,以捐精方式出生的孩子将来有可能出现近亲结婚的现象。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不过据统计,如果一个供精者让5个妇女受孕的话,那么同一供精者下代血亲通婚的概率是八千万分之一。北京精子库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国外80万人口的城市,一个人的精子可以供给20个女性使用,即使这种情况,一般也被认定是比较安全的,而国内一个人精子最多供5人使用,因此可以认为后代近亲结婚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尽管如此,异质人工授精在给很多人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不少法律问题。有人认为捐精者的匿名损害了子女的知情权,无论从法律上或伦理上看,子女知晓自己的生身父母乃天经地义之事,但如将捐精者的身份泄露,又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紊乱与父亲身份竞合。保护父母的利益还是维护子女的权益,人工受精带来的讨论恐怕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