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除香”决议:要求“禁止”或“限制”使用“增强吸引力的香料成分”,无疑触碰了烟草业最为敏感的神经。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这些成分凭什么被添加?添加了有什么作用?为何烟草界都极力反对这一决议?
香烟不再“香”
香烟之“香”,或将不保。
11月底结束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上,171个缔约方一致通过一项决议:烟草制品中旨在增强吸引力的香料成分应当被管制。
这些被“禁止”或“限制”的成分包括:葡萄糖、蜂蜜、香草醛、薄荷、草药等提高香烟可口性的成分;维生素、矿物质、水果、蔬菜、氨基酸等可让人感到有健康效益的成分;咖啡因、牛磺酸等与能量和活力有关的成分。
很难想象,除了烟丝,小小的香烟中竟还有如此之多的添加剂。按荷兰公共卫生和环境部实验室负责人安东·奥培乌伊森的说法,卷烟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数百种添加剂。“没有加香的香烟几乎是没有的。”一位长期从事卷烟调香的专家说。
记者查阅的“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商——美国雷诺烟草公司的数据显示,雷诺生产的卷烟中共包含了239种添加成分,其中228种的作用是调香。
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列出的黑名单可以看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深受年轻烟民和女性吸烟者青睐的果味、糖味、薄荷味等风味香烟。
事实上,这些看上去时尚、低害的风味香烟在一些国家早被列入黑名单。2009年,美国即通过联邦禁令,禁止生产和销售果味、糖味和丁香味等风味香烟。
对中国而言,上述风味香烟并不是主流,真正受到冲击的是风头正劲的中草药香烟。
新华社指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此举意味着中国利用生物技术制作的低焦油卷烟和中草药卷烟产品可能被叫停。目前中国市场上黄鹤楼、五叶神、金圣、中南海等香烟均在此列。
香烟除“香”的决定无疑触碰了烟草业最为敏感的神经。然而,在真正的除“香”开始之前,一个连最资深的烟民都无法回答的是,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这些成分凭什么被添加?
神秘的香料
对烟草商而言,如何制造出与众不同的香烟,添加剂使用是关键所在
如果一支烟气味难闻,谁还会抽?如果一支烟一直被认为富含焦油,有毒有害,谁还会抽?
一般而言,卷烟烟气中的致癌成分多存在于焦油中,焦油量的多少也被作为卷烟危害性大小的指标。可以说,如何既降低香烟中的焦油含量同时又不损失香烟的香气令烟草巨头们费尽思量。
卷烟调香界认为,卷烟的香味物质也在焦油中,降低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就意味着降低烟草的口味,因此惟一的补偿之道就是使用更多的能够替代二者效果的香料。
香精香料成为香烟的救命稻草。和酒厂调酒师一样,烟草厂商甚至专门有卷烟调香专家,院校甚至出版专门教材。
事实上,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6世纪,当时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已开始在烟草中添加柑橘皮油以增强香味。美国在1850年、日本在1920年都分别出现了香料香精的香烟,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香蕉、朗姆酒等香型的烟用香精。
来自烟草业的资料显示,目前,三千多种天然香料和七千多种合成香料共同构成了烟用添加剂的选择范围。
在卷烟调香专家看来,消费者不能接受不加香的香烟。所谓“不能接受”,按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解释,是指烟草烟雾涩口且富刺激性,对尝试和初次使用造成严重障碍。
“既然消费者必须习惯低焦油含量的香烟,那他们也必须同时习惯香烟的高香料含量。”一本名为《卷烟调香学》的高校教材如此宣称。
以中国为例,中草药香烟成为应对“降焦减害”的一大利器。早在1977年,北京卷烟厂就开始了中草药香烟的研发。上世纪90年代,以药入烟亦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江西中烟、湖北中烟、广东中烟、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也均在开展利用中草药降低卷烟危害的科技研究。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将中草药及其提取液的添加列为中式卷烟的自主核心技术。“对烟草商而言,如何制造出与众不同的香烟,添加剂使用是关键所在。”美国雷诺兹公司如此强调添加剂的重要性。
目前,“万宝路”、“骆驼”等全球知名香烟品牌现虽已对外公布其香烟的部分组成成分,但其中的天然和人造香料的详细成分却被视为品牌秘密,并不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