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生活  >   健康快讯

专家教你鉴别"环境激素"鱼 多吃番茄、菌类等可过滤

发布时间:2010-09-0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新闻网讯 昨日本报3版刊登的《“环境激素”对镇江鱼市影响不大》稿件见报后,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希望有相关专家对市民今后买鱼、吃鱼相关的学问进行指导。

记者昨天上午采访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小张,她详细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受“环境激素”污染后鱼类的特征。“含酚的鱼,鱼眼突出,体色蜡黄,鳞片无光泽,掰开鳃盖,可嗅到明显的煤油气味。烹调时,即使用很重的调味品盖压,仍然刺鼻难闻,尝之麻口,使人作呕。含苯的鱼,鱼体没有光泽,鱼眼突出,掀开鳃盖,有一股浓烈的‘六六六’粉气味。煮熟后仍然刺鼻,尝之涩口。含汞的鱼,鱼眼一般不突出,鱼体灰白,毫无光泽。肌肉紧缩,按之发硬。掀开鳃盖,嗅不到异味。含磷、氯的鱼,鱼眼突出,鳞片松开,可见鱼体肿胀,掀开鳃盖,能嗅到一股辛辣气味,鳃丝满布黏液性血水,以手按之,有带血的脓液喷出,入口有麻木感觉。”小张表示,有这些“症状”的鱼严禁食用。

据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璇介绍,市民应尽量减少、避免食用受环境污染的食物,水产品尽量选择大超市销售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在营养方面,王璇介绍,市民可以多吃番茄、菌类等食品,有利于过滤体内的壬基酚和辛基酚等“环境激素”。

另外,王璇提醒,不管是否有“环境激素”,杀鱼吃鱼,学问很大。很多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她建议,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最好。 (胡冰心)

(作者:  责任编辑:张群
 

金山论坛】 【返回】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