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牧斋降清,可怜可叹

发布时间:2016-12-23 10:0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钱谦益像

  历史往往充满着矛盾,甚至有点滑稽。清乾隆帝编定《明季贰臣传》时,将很多投降清朝、对清朝建国有功的明朝故臣列入其中,其中就包括江左才子钱谦益。

  所谓“贰臣”,指的是先后在两个朝代出仕的大臣,明显含有贬义,和“叛臣”并无多少区别。列入《明季贰臣传》者,不管有多少无奈,有多大功业,毕竟有负前朝,始终抹不掉“大节有亏”这四个字。乾隆此举,意在崇奖忠贞、风励臣节。毕竟对于统治者来说,总是希望臣子能有一颗赤胆报国之心。

  闲来无事,再读钱谦益《高阳孙氏阖门忠孝记》一文,心中不免颇多感喟:非正人君子,绝写不出这样的至理妙文。此文写于孙承宗率全家抵御清军,阖门殉国之后。孙承宗和熊廷弼、袁崇焕,并称“辽东三杰”。面对清军入侵,他们一腔赤诚,忠心为国,其情可感天地。熊廷弼、袁崇焕没有死于清军之手,而是含冤被自己捍卫的大明王朝杀害。孙承宗则是举家为国捐躯,相较熊廷弼、袁崇焕,死得何其惨烈!何其壮烈!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于国难之际,举家赴难,名垂青史。清军攻至高阳时,孙承宗正赋闲在家。他组织家人,与清军展开激战。相形之下,高阳令雷觉民委实是个卑鄙小人,挟私怨而阻挠守城,城破后更是弃城而逃。孙承宗被俘后,多尔衮令清兵将他绑在马尾巴上拖死,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皆战死,全家百余人遇难,可谓气贯长虹。

  读钱谦益此文,怎不令人击节称叹!文章对于孙承宗全家殉难经过,记叙颇详,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又伤心恻然。但此文的重点,既是为英雄立传,更是为英雄申冤。孙氏阖门遇难后,因为奸臣当道,竟没有得到该有的封赠!想当年东晋苏峻叛变,卞壸与二子俱赴国难,得到朝廷褒奖。难道孙氏一门的勋功,还比不上卞氏吗?想当年孙承宗任兵部尚书时,请求朝廷赠恤殉国将帅,以彰其德。难道孙氏一门的勋功,还比不上这些将帅吗?

  接下来,钱谦益更是畅快淋漓地大骂奸党。孙承宗一直志在恢复辽东,清人欲夷其家,灭其族,这是可以理解的。奸党并非清人,为什么却要助纣为虐?“助天为虐者,奴也;助奴为虐者,国观也。国观诛,奴孽其将不久!”牧斋此文,真乃檄文。拨云见日,显铮铮铁骨。读来大呼痛快!

  钱谦益尽管此后降清,但我却断不忍将其列入洪承畴、吴三桂一流。牧斋“四海宗盟五十年”,又岂是担了虚名?多少人能读懂他的痛苦?读懂他的无奈?可怜可叹!

  偶阅《归庄集》,翻到一篇《祭钱牧斋先生文》。归庄是著名的反清义士,被清政府搜捕,亡命他乡。他为什么会怀念降清的钱谦益,而写下这篇文章呢?

  文章起笔,归庄就不吝赞美之辞,对钱谦益的文才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将他比作当世的欧阳修、苏东坡。归庄的这一评价是否公允呢?从钱谦益的文学成就来看,不算过誉。看得出来,归庄对钱谦益之才学,颇为倾倒。

  接下来,归庄对钱谦益的提携之恩,表示了感激。钱谦益对后学颇多提携,这一点深为江南士人感念。归庄称自己起初蒙昧,经过钱谦益提点,方始豁然开朗。二十余年谈经问学,才勉强有了一点成就。

  上面这两点,并不是激发归庄以满腔感佩之情写作此文的出发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归庄对钱谦益的坎坷境遇很是同情,并理解、谅解了他的降清之举。钱谦益降清之后,内心极其痛苦。北上京师半年,便以病告归南京。钱谦益心中有着深深的黍离之悲,后来他颇多复明之举。对于这些,归庄无疑相当清楚。所以他才会说“窥先生之意,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盖”。只不过当时清政府统治已较巩固,即便像郑成功率十余万大军沿江而上,攻至紧邻南京的镇江,最终亦功亏一篑。反清复明,谈何容易?

  作为传统文人,钱谦益的思想极其复杂。后人以无比唾弃、谩骂的言论来对待他,对他并不公平。作为抗清斗士,作为终身不用清朝年号的义士,归庄能够对钱谦益给予公允的评价,实属难能可贵。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钱谦益能够拥有像归庄这样的知己之交、莫逆之友,幸甚幸甚!

  ■文/叶泥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