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镇江望族萧氏

发布时间:2016-12-20 09:1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徐苏

  镇江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大批移民在此安居乐业,丰富了这里的姓氏家族,姓氏之多在江南一带是出了名的。移居镇江的姓氏家族中,有许多的望族,他们中出了很多的名人,分别在建功立业、立德立言、著述传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名城镇江的宝贵财富。镇江萧氏一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六朝文化的贡献,对丰富镇江的人文都功不可没。

  镇江的萧氏一族,可划分为丹阳和丹徒两支。丹阳萧氏又分为两支,一支为淮阴令萧整,侨居于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后成为南朝齐梁皇族萧氏的源头,被称为“齐梁房”;另一支是侨居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市)的萧卓,其后代成了南朝刘宋皇室的外戚,称“皇舅房”。丹徒的一支是南宋时移来的萧汉杰一族,落户在大港一带的萧家港,其分支又延伸到丹徒的开沙洲。

  丹阳萧氏曾登权力最高峰

  丹阳的萧氏一族,无论是历史文献的记载,还是萧氏宗祠的遗存,都显示了丹阳萧氏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人丁兴旺、门第显赫的盛况,有“帝皇世家”、“宰相世家”的荣耀 。访仙镇萧家村萧氏宗祠,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裔的宗祠。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萧氏二十氏孙萧整为避乱,由山东兰陵迁至南兰陵城定居。原籍在今山东兰陵郡兰陵县中都里的萧氏宗族南迁后分两支侨居,其中在晋陵地区,萧氏影响较大,东晋便在这里侨置南兰陵县,南朝宋时改为南兰陵郡,成为萧氏南迁后的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进入南朝以后,历史发生了变化,萧氏家族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兰陵萧氏凭借萧文寿成了刘宋的皇亲国戚,登上了刘宋的政治舞台,最终加冕称帝,先后建立南齐和梁政权,登上了中国权力的最高峰。南兰陵萧氏不仅在南朝文化史上独领风骚,就是在整个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父子齐名、兄弟比肩,其成就表现在文学、史学、宗教、书法、绘画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中诞生过皇帝、太后,诞生过功臣、名将,诞生过士人、才子,其菁华神韵超过了其他姓氏。

  族中名人除大家熟知的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萧统外,还有很多名人。

  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朝齐文学家。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会稽太守和丹阳尹。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在任南兖州刺史时,他组织抄写《五经》和百家著述,编成《四部要略》千卷。永明九年(491年),萧子良升任尚书令兼扬州刺史,不久改任中书令,官至司徒,可谓政、文、佛皆通,他的身边又围绕着一群文士和武士,在群吏中也拥有声望。武帝去世,萧子良和萧鸾辅政,升为太傅、尚书令,督南徐州。

  萧洽(471-525),南朝梁文学家。幼敏寤,7岁能读《楚辞》。长大以后,好学博涉,文章写得好。齐永明中为国子生,举明经。担任著作佐郎,迁西中郎外兵参军。天监初担任前军鄱阳王主簿,迁太子中舍人。出为南徐州治中,坐京口州府处理政务。治中是州官的助理,主管“钱谷簿书”,是个掌握钱财、物资、粮食、会计等的“肥差”,所以“前后居者皆致巨富”。但萧洽独能“清身率职”,居官廉洁,拒绝馈赠,以致妻子儿女不免饥寒,为民所称。萧洽有文才,武帝时派他制同泰、大爱敬二寺刹下铭,又敕撰《当涂堰碑》,文辞赡丽。有集20卷。

  萧琛(478―529),一作萧璨,字彦瑜。他少年时就很聪明,有口才,善辩论。初任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没有重视他,他负其才气找王俭理论,得到了王俭欣赏,请他和任昉出任主簿,永明二年为丹阳尹主簿,永明三年,萧琛举南徐州秀才进入了萧子良府任司徒记室。后出任过左民尚书、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子右卫率、徙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秘书监、后军将军、侍中、云麾将军、晋陵太守等职,是萧子良文士集团的重要成员。

  萧子云(487-549) 字景齐,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书》,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善于草隶书法,被梁武帝赞为“笔力骏劲,心手相应。巧逾杜度(东汉草书家),美过崔实,当与元常并驱争先。”萧子云书法声名远播,百济国派使者前来南朝求购其书法作品。

  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吏部尚书。后迁吴兴太守。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撰写过《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 

  简文帝萧纲(503―551)也是一位文才,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有一次,梁武帝把他叫到面前,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忖,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很快写成了一篇辞采华美的骈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不禁赞叹道:“此子,吾家之东阿!”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萧纲的文才很好,长期居于深宫,因此所作的诗赋伤于轻艳,当时被称为“宫体”。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在他的周围,有一群文学之士,常常以讨论篇籍,继以文章为乐。著有《昭明太子传》五卷。

  梁元帝萧绎(508―554),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出生在文学世家,很有天赋,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著有《孝德传》三十卷等。萧绎在登皇位之前,能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勤奋读书、著书,彻夜不眠,终于实现了自己著书“成一家之言”的抱负。

  丹徒萧氏其姓可上溯商汤

  丹徒萧氏一族源远流长,稽其姓,可上溯商汤。远祖“因周受封于宋,其后裔食邑于萧,至春秋,宋襄公始霸,传三十二世后为齐所灭,子孙遂以邑为姓焉”。在丹徒萧氏一族中,出过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汉有萧何,辅助刘邦,建功封侯。有萧望之,助汉宣帝,议论朝政。五代之乱后,萧氏举族迁徙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有萧亮,在徽宗朝为官,出任祭酒。

  萧亮生有4个儿子,大儿子萧元相,为官浙江道,举家迁往嘉兴。二儿子萧元善出任狼山统制,其子孙随其任,在通州落籍。三儿子萧元忠被授为归德府刺史,后被金人俘虏,其子孙随驾南渡,在徽州休宁县定居。四儿子萧元良,宋高宗时任如皋县令。萧元良又生了2个儿子。大儿子萧煜,二儿子萧恒。萧恒后来又生了萧汉杰,为丹徒萧氏一族的始祖。

  萧汉杰 ,字鹏举,“幼性敏笃学,颖悟过人,勇力震世”“精通韬略,兼全文武”。宋理宗宝祐四年登进士第,“因元乱夏,天下汹汹,奋然激发兴兵击元,大战于潘阳,折冲御侮,元兵败北,斩首千余,功甚显著”,官至健康路同知,后因看不惯官场险恶,决定辞官归里。他在归乡的途中,船行至丹徒圌山的北面遇到了大风,于是停泊上岸避风。一上岸后,萧汉杰就被当地的景致吸引,遂入籍丹徒。萧汉杰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一大笔钱来购田筑屋,开始为子孙谋,很快在丹徒大港立足,安营扎寨,不久就形成了萧氏一族自己的村落,名曰“萧家湾”,又因其地有河通江的缘故,又名“萧家港”。

  萧汉杰生有3个儿子,长子人称“良一公”,后举众迁往丹徒马坊,成为萧氏一族南分之祖。次子人称“良二公”,其子孙一直留在当地繁衍生息,并延伸到开沙一带。三子人称“良三公”,后率领子孙迁往扬州黄港姜湾一带。到明万历四十一年时,萧氏一族已“人丁万余,各为分谱,以称巨族。”

  在丹徒萧氏一族中,不乏“性敏笃学,颖悟刚裁”者,出过不少读书人。萧家湾和开沙一支中就有:萧火晋,字象明,是萧汉杰的第二个儿子。他幼年时非常聪明,喜欢读书,很早考进了县学,25岁时到泰兴张御史家教馆。40岁时选贡,官授浙江兰溪县教谕,升江西秀水县令。在任颇有政声,有“断事如神,爱民如子”之誉。57岁时辞官归里。

  萧永安,字咸宁,20岁时入府学读书,元至正间以人才举荐为福建莆田县令。在任时,方国珍叛兵围城,他出奇兵破之,保护了一城百姓平安,后升任兵部主事。

  萧汝绪,字理之。少年立志,喜读春秋。18岁考入府学,与中山侯汤和友善,曾献策在鄱阳湖大战中俘获陈友谅。40岁时,以贡士拔为江西九江府教授,3年后,任浙江平湖县令。居官清廉,勤于政事,又升广东道主事,未就任归里。在乡乐善好施,有一次,江水泛滥,沿江一带饥民遍野,他捐出几千担的谷粮,救济灾民。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