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听雪的山夜

发布时间:2016-12-09 09:5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唐健 摄

  ■文/杨莹

  窗外飘洒着今冬的第一场雪花。有点恍惚,前两天一直下雨,没提防这雪说落就落。“小雪”之夜,山风呼号雨雪交加,冷得让人猝不及防。裹了裹衣服四周环顾,暗夜被一城冰雪封住,崇禧宫的灯光越发显得昏暗,这时的茅山,更像一座漂浮在梦境里的山。我看见对面山头上的积雪,薄薄的一层洁白,仿佛披拂在山巅的一条长哈达,随山脉慢慢逶迤,天地是最初的混沌未开……

  雪像一群朝生暮死的蝴蝶,穿过风,落入枯草野花中,栖在树木的身上,停留在不断升起烟雾的湖面上,翻飞在滚滚的尘世里……植物姿态和线条或柔美或苍劲有力,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让雪用唯一的色调去调和,去勾勒。所有的色彩被一城冰雪封住,万物濯濯闪亮,天地顿时清朗。

  置身山中,漫天冷凛。面对白了头的山脉,听雪,写应景的字才不辜负这漫宇琼瑶。犹记得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逸我清听。”高濂是擅长养生之道的文人,听雪洒竹林,声韵悠然,颇得至真趣味。落在崇禧宫的雪,淅沥萧萧,瓦当之上,联翩瑟瑟,阖目静听,似乎仍能听见七百多年前的宫观里,书画大家赵孟頫在观内提笔落字的声音。

  那年冬天,雪花纷舞。暮年的赵孟頫应茅山道士吴全节的邀请夜宿山中,吴道长在雪夜为他浅斟一杯以雪烹煮的茶,两人在深山古观对坐,一应一答,最终敲击在道教史的脉搏上。烛影暗淡,雪影明亮。 赵孟頫润一润墨,提笔写下了“建康路三茅山崇禧万寿宫记”的碑文。碑建成后第二年——至治二年(1322年)夏,赵孟頫即去世。然而,他将楷、行、草三体书相糅合于一的精心之作永远地留在了茅山。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书画,诗意的雪永远是主角。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道:“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西湖之上,他在小船上听雪,雪也在听他。

  听雪仿佛寂然无声,然而天地大静。或许,雪的前世啜饮了太多雨露,才能积累到今生的洁白,化合着尘世烟霭。山被雪洗涤得更加林幽谷深了。腊梅在远处飘着香,茶花在冰天雪地里开得红红白白,喜气自生。摊开掌心,就能接到一朵雪花,落在手上,似寻梦的蝶,袅绕翩飞,安静地听,有一种寂寞之外的空落,像隔山隔水的思念,一切都那么美好。

  每一场雪,都在清点世道人心。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