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三个要”的圆满实现
——忆《新四军征途书画展》

发布时间:2016-12-09 09: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丁观加
  左图为谭震林同志与镇江的领导及画家合影
  张爱萍同志为画展作词
  方毅同志为画展题字
  上图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征途书画选》

  1978年9月6日,镇江市国画馆成立(1982年改名为镇江中国画院),我被任命为副馆长,主持工作。国画馆是专业创作单位,画什么?怎么画?摆在我的面前。我为此专程赴南京拜访亚明先生。我在南师美术系读书时,亚老上我们的创作课。当他得知我的赖以时,开门见山地提出:首先你们要站住脚;要找一个专题来画,办一个有影响的展览;要一炮打响。后来,我将亚老师的教导,归纳为“三个要”。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选择描绘茅山老区抗日题材。在与画家们一起学习有关资料,充分研究、分析、商议后,分批下乡搜集素材、进行写生、创作,并多次组织互相交流、观摩、讨论,完成一批作品,办了一次《茅山抗日地区写生画展》,邀请了省美术馆、省美协、《江苏画刊》的有关同志到镇江参观、指导。时任省美术馆馆长、省美协主席的徐天敏,省美术馆的朱葵、马鸿增等同志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他们认为增加苏北的抗日内容,加上书写抗日诗词,画展更名为《新四军征途书画展》。我们又组织画家深入到苏北、皖南地区进行写生,补充了一批作品。

  1981年1月6日至20日,《新四军征途书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在我省美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新华日报》以整版刊出该展的部分作品,并发表徐天敏署名长篇评论文章。新四军老战士、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彭炎同志知道了这个画展,特地邀请去故宫展出。于是,我们又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因此,这个展览题材、写生共涉及苏、浙、皖、赣、豫、鄂等6省70多个县市,行程二万一千多里,记录了数万字抗日斗争资料,作了1400多幅写生稿,创作了100多幅作品。我们将当年新四军战斗、生活过的丘陵、田野,茅屋、湖泊、芦荡与抗日战争融合在一起,利用中国山水画、人物画的形式以及中国书法艺术,自然生动地描写出来,很多地方作了创新的探索。

  同年3月15日至4月20日,《新四军征途书画展》应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开幕那天,据不完全统计,有四五十位部级新四军老战士在展地现场互相握手、拥抱,高唱“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非常激动与振奋。画展消息迅速传到了中央领导那里。谭震林副委员长在周日携全家到故宫参观了展览并与我们留京的画家合影留念。他提出请方毅、张爱萍等新四军老同志来看看。

  于是,我竟然毫无顾忌地打电话到国务院找方毅同志,接线员问我是那里?我说“是新四军……”还没有等我说完,她就说:“噢,新四军啊……”立即把电话接到了方毅办公室了。当时是栾中新秘书接的电话,他说方毅同志已经知道你们的展览了,并说要安排时间去参观。次日下午,故宫保卫处的同志说方办来电话,方毅同志要来看展览。

  方毅同志参观展览时一幅一幅地看,有时问画中的房子还在吗?那些老游击队员还好吗?并关心当年新四军中美术工作者参加的作品(当时我提出请方毅同志为我们的画展题字,他答应了,不久方办寄来了他书写的“劲松”两个大字,右边还写了“缅怀陈毅同志”。这幅题字后来随展去了其他地方展出并收入《新四军征途书画选》作品集中)。合影后,他提出要请张爱萍同志来看展览。

  张爱萍同志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我打114查询,接线员说军事部门电话不公开,正想着找部队领导联系时,故宫保卫处要我去接电话,是张总的秘书告诉我张爱萍同志要来看展览,问她什么时候来,她说马上吧,快要到了。

  等我回到展厅,故宫保卫处增派了三人加上张总的警卫人员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张总穿着便衣来的,他看得快一些,看完展览与我们一一握手就离开了。

  过了一天,接到秘书电话,说让我去张总办公室。我向刘局长汇报了,请他同去,记得还有画家李苇成等。张总办公室好像就是他的住处。门口有一战士站岗,问了情况后让我们进去。大门很简单,没有大门楼,是灰色的老式平房。进去后便是一间不大的接待室,一张普通的桌子,几张木凳子,还有四条腿的长板凳。张总已经坐在桌子旁靠墙的木椅上,他的夫人李又兰同志为我们倒水。张总神态有些严肃,所以,我们感到有点紧张。稍停,张总用带有四川口音问我:“你是哪年的新四军?”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不知怎么回答他,我竟然脱口而出:“37年的。”

  张总手指一敲桌子哈哈一笑:“小鬼,37年才出生吧,40岁了?”

  张总谈兴甚浓,讲了他是怎么到苏北的,又讲到苏北几个战役,其中睢宁战斗是他指挥的,打了20天攻克了睢宁城,他为此写了一首诗“庆睢宁城解放”。我当时插话:去了睢宁城,画了睢宁城一角。张总很有兴趣。于是我后来重新画了一幅睢宁城寄给他,请他将写的诗题上。不久,张总题诗寄给我了。最后,张总问,《人民日报》有报道吗?我回答说:“没有。”张总说他准备写一首关于这个展览的诗,让我送去人民日报社。不日,我收到了张总的《虞美人·题新四军征途书画展》词。我专程赶去人民日报社,找到《大地》副刊编辑徐刚,他也是崇明岛人,一看是张爱萍写的,又是新四军的题材,说,老乡啊,这事要请示领导呢。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大地》上发了张总的词。

  之后,我们接到好几个地方邀请去展览:同年9月2日,在上海美术馆展览;1982年1月25日在浙江展览馆展览,先后还在江西南昌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江苏省内的南通、宜兴、溧阳等地展出。由于《新四军征途书画展》的成功举办,在全国文化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我们画院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新四军征途书画展》之后,我们没有止步。从1983年开始进行“江南行”写生,花了三年时间,于1985年在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江南行》写生展。1996年至1998年,在此三年内实行“三个计划”,即进京举办一个展览,出版一本画集,出版一本论文集。在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关心、支持下,1998年底顺利完成任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展的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理论家的一致好评与赞扬。特别是我们的论文集,大家认为这是在全国同级画院中少见的。

  回忆往事如昨,弹指间近40年了。兴奋、激动之余,冷静地思考,自我反省,感到有诸多不足与遗憾。虽然人早已退休,仍不敢懈怠,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继续奋力前行。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