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发布时间:2016-12-02 10:1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赵红华

  菜场里卖菜的大致有两类人:靠卖菜为生的菜贩和附近乡下的农民。

  六点钟,菜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各类卖家早已把菜品一一摆开,买家来了,争先恐后地大声吆喝着。

  我基本上是菜场的第一拨买家。来得早,菜品多,品相好,完全可以从容地买到带刺的黄瓜,嫩生生的豇豆,紫嘟嘟的茄子……

  我经常光顾的必是年纪大的农民的摊位。他们的年龄,有的与我父母相仿,买他们的菜,和他们拉呱几句,让我有一种亲切感。这么大年龄,不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我的内心总是不忍。那日,在一大爷摊前买蕹菜,一胖胖的中年女人也在买。“两块八。”中年女人付了三元钱,说:“别找了。”尽管只是微不足道的两毛钱,但却让我对她顿生好感。

  菜场犹如一面镜子,有时会折射出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有一天,来到一大娘摊前准备买丝瓜,一中年男人在我前面称好了韭菜,“三块六。”大娘说。“三块,六毛就不要收了。”“不行,哪有一下子就少六毛的。我们四点钟就起床去田里弄菜了,挣点小钱也不容易。”大娘不肯。“不行就不买了。”中年男人气呼呼地扔下韭菜走了。那男人,衣着还算体面,模样也不难看,可锱铢必较得真让人瞧不上眼!

  “我们四点钟就要起床去田里弄菜了。”这句话里包含的辛酸、劳苦,我也懂得。我不仅懂得,还体会很深。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一家五口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日子经常过得捉襟见肘。我的母亲很勤劳,也非常能干,为了让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好些,她不仅把属于我们家的菜地打理得油光水滑,还找到荒地,开垦出来种菜卖。

  夏天,是蔬菜长势最旺的季节,也是我们最辛苦的时候。

  因为市场上青菜需求量大,菜长得也快,我们家菜地里青菜种得最多。青菜一天一个样,绿油油的,让人看了心生欢喜,但也难伺候,要天天浇水。夏天的傍晚,我和姐姐天天抬着水桶去河里舀水,然后帮母亲浇菜的情景,至今还在脑海里时常浮现。那时我和姐姐上小学,没怎么干过重活,抬完水后,肩膀常常是火辣辣地疼。懂事的我们,从来不喊。但我最怕的,是半夜三四点钟被母亲喊起来去地里帮着摘菜。

  那时,家里没有电扇。晚上睡觉,摇一把大蒲扇,在蒲扇扇出的微弱的风中,我们好不容易才能睡着。夜里三四点钟,睡得最香最沉的时候,却要被推醒,硬生生将香甜的美梦拦腰斩断,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揉着惺忪的睡眼,挣扎着爬起床,为了抵御蚊子,还要抹上清凉油,穿上长袖长裤。外面漆黑一片,万籁俱寂,只有蛐蛐儿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母亲挑着菜担、提着马灯,我和姐姐,还有几个帮忙的亲戚邻居扛着小板凳,向菜地走去……

  “我们四点钟就要起床去田里弄菜了。”因为深深懂得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艰辛和汗水、希望和努力,每每去菜场买菜,对于那些靠卖菜换来一点微薄收入的菜农,特别是那些年长者,我是从不还价,也不挑拣的,我只愿我能多买些,好让他们早点回去;我只愿我的体恤,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收获的喜悦和人间的温暖,哪怕很微小,哪怕很短暂。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