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热点推荐

重读旧书:基于内疚的快感?

发布时间:2016-12-02 09:2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量图书被印刷出来,我们忙得没时间去看新书,而重读旧书似乎更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开了旧书?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的海瑟堡·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向我们揭示了原因,并深入探讨了重读旧书的乐趣。

  你一定有最喜欢的书吧,你一共读过几遍?

  好比父母重复犯错后会吸取教训,小孩子则会沉浸在同一个故事的情节里。但成年后,我发现不执著于往事反而会过得较轻松。我们忙得没时间去看书,但仍有许多经典书籍我们尚未翻阅(我为未读的文学作品专门列了一张清单,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这样的经典,其他那些不断出版的新书就更别提了。)。英国2013年一年就出版了许多新书,假设你每天看一本书,直到去世,你可能都看不完其中四分之一。如今书店里到处都是新书,你若选择翻阅旧书那几乎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但如果我在脸书(Facebook)上做的非科学调查有那么一丁点参考价值的话,我想我们之中仍然有许多人在重拾旧书。那些魔戒(Lord of the Rings)迷每年必回看原著,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仪式。许多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或是《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称赞有加,他们也会定期重读经典。我的朋友告诉我他已把简·奥斯丁(Jane Austen )的《艾玛》(Emma)翻了起码五十遍,但每次读都会有新发现。他还酷爱李奥·罗斯特(Leo Rosten)的经典漫画《海曼·卡普兰教育》。

  两位藏书爱好者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即花时间重看旧书也许是种奢侈,但却能收获文学和精神上的感悟,新闻记者丽贝卡·米德(Rebecca Mead)出生英国却在美国呆了很久,她在十七岁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乔治·艾略特(Middlemarch)的小说《米德镇的春天》(Middlemarch)。自那以后,她每五年就重读一遍该书。每当她的人生到达新的阶段,米德都会翻看书重读,而每次阅读都能给她带来新的感悟——从渴望外出闯荡的少年时期,到最后移民美国,再到经历了多段感情,最后成为一名母亲,该书始终与她的心灵契合。

  米德在四十岁时做了一个新的决定:她决定拾起笔杆,书写自己心中的情感。米德打算深入研究《米德镇的春天》这本书对艾略特来说是否有重大意义,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本书如何塑造了自己。米德成功撰写了《通往米德镇之路》(The Road to Middlemarch)一书,并融入了自己的经历(美版名为《我在米德镇的日子》(My Life in Middlemarch)),该书销路甚广,见解独到,作者像一位睿智的师长,又像一位健谈的知己,向你讲述米德镇和她的故事。

  萨曼莎·埃利斯( Samantha Ellis )是一位剧作家,她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十二岁时埃利斯第一次读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的这本哥特式浪漫小说,她立刻身陷其中,欲罢不能,从此每当生日前夕,埃利斯就要重读这本书。今年是埃利斯的第三十九个生日,但她不得不打破这一传统,因为她要完成新书《如何成为一个女主人公》(How to Be a Heroine),该书是埃利斯在反复阅读《呼啸山庄》后的有感而发之作。

  埃利斯曾与好友结伴前往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Yorkshire),途中两人曾就《呼啸山庄》有过一次激烈讨论,由此定下该书的写作事宜。简·爱(Jane Eyre )和凯瑟琳·恩肖(Cathy Earnshaw)谁更伟大?讨论过后,埃利斯才意识到她将简·爱视为偶像,渴望像她一样独立,实际上却一直在像凯瑟琳看齐。为此,她又重回书中,开启一趟心灵之旅,终于了解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生活。写自己的感悟其实很难,就像米德所说的,经典还是经典,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悟却不同。

  米德和埃利斯无数次的阅读经历都表明,好书经得起反复推敲,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们新的体验。这样的书足够我们读一辈子。此外,这两位作者也探究了重复阅读背后的动机。

  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现实世界瞬息万变,而读书可以使我们放松。孩子一旦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便会一直保持。对成年人来说也一样。正如老年作家拉里·麦克默特里(Larry McMurtry)所说,“从前我读书是为了寻求新奇感,现在我读书是为了寻求安全感,书中世界平稳安逸,读书能使我放松。”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