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追思慈父赵俊欣教授

发布时间:2016-10-19 09: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英凯 赵英棣
  1936年,赵俊欣在巴黎

  父亲赵俊欣(1913--1986),大港镇人,辛亥革命烈士赵声(伯先)的亲侄,辛亥革命将领赵驭六将军的次子。他成长在辛亥革命烈士的家庭,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要做像父辈一样的救国救民的栋梁之才,并养成了正直、善良、宽厚、坦诚的品德。

  父亲幼年时期在家随其祖父赵蓉曾读书,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七岁文章成篇,深得亲友赞扬。在世伯冷遹等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刻苦努力,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院,后由于右任、柏文尉、叶楚伧三元老以“革命功勋子弟”之名保举出国留学深造。

  1935-1937赵俊欣在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不仅获得公法、政治经济两张文凭,而且通过了题为《修改条约问题之法理分析》的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1938年转入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国际法研究学院,继续研究国际法,并提前完成了全部学业。1938年底,在日寇大举侵华,大片国土沦丧,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父亲赵俊欣怀着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回国后,父亲先后在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重庆大学商学院、组织部职业科、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工作。1940年夏,父亲赵俊欣与母亲冷福安(冷遹的长女)完婚,成为终身伴侣。

  1942年3月-1944年10月,在赵棣华的引荐下,父亲进入外交部,在外交部条约司研究室工作,先后任外交部专员、外交部秘书兼条约司研究室主任。当时主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与缔定新约等工作,参与签订中英、中美、中比等新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收回内河航运权、沿海贸易权等。父亲满怀热忱,经常“夜以继日地和其他同事一起研究切磋,第一次感到工作的意义和研究室的温暖”。 

  1944年12月-1949年11月,父亲被外交部外派到欧洲任职,先后在中国驻法大使馆、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驻联合国巴尔干委员会代表团、中国驻德国盟军管制委员会军事代表团等部门工作。

  1949年4月-1950年5月初,父亲被外交部调任中国驻德国盟军管制委员会军事代表团参事兼副团长(正团长由国防部派员担任,副团长由外交部派员担任),后国防部代表奉调回国后,父亲便任代团长,驻德国柏林。

  在外派欧洲期间,国内外形势变化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亲友皆来信介绍国内情况(如外祖父冷遹、黄炎培等),父亲虽信仰三民主义,也曾对国民党政府抱有幻想,后来他逐步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已无力治国安民。他的“家国情怀”,使他进一步意识到百年来的民族屈辱是最难忘的感受,国家统一、民族兴旺是最大的诉求,和平民主、民富国强是最大的期盼。这一诉求与期盼可以高于个人荣辱,为此他萌生了携家回归祖国的想法。

  1950年10月父亲出于爱国热情,摈弃了在国外的优厚生活待遇与高官厚禄,毅然脱离国民党政府,排除各种干扰,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携夫人和子女从巴黎返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1年7月父亲携全家到上海,看到国家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情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无比兴奋。不久,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法文专业任教。回国三十多年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父亲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才能与潜力,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周边的人从未听过他的后悔与埋怨,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埋头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法语人才。

  “文革”后,他虽已年过六旬,但仍为迟来的科学教育春天而欢欣鼓舞,为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新政的出台而感到无比欣慰。父亲忘我工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事,以弥补已耽误的时光。此时,南京大学正筹建法律系,父亲欢欣鼓舞,倾注全力为之奔忙。直到1985年病重时,还带病坚持工作,继续给研究生开课。作为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教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1986年疗养院病房内),他仍用那不离身的旧式打字机争分夺秒地为南大法律系研究生的新课编写教材。

  父亲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特别在国际法、法国文学、史学、哲学及法学诸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再加上语言诙谐,他的课堂教学、出外讲学、会议发言都深受师生们的喜爱。父亲一向待学生如同子弟,和颜悦色,从不疾言厉色。但在学风等原则问题上,他却毫不退让。他编写并出版的教材多种,发表的学术论文,范围广泛,内容精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得学术界同行的好评。作为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兼法语编审组组长(1980-1985)、《法国研究》顾问,他以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科学态度,带领大家在五年内审定了法语专业各种教材十八种,为法语教学与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父亲胸怀坦荡、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在教学和科研上,对晚辈谆谆善导、热情鼓励、积极扶持,竭力帮助他们迅速成长。父亲的记忆力特强,无论是书本上的内容,还是过去经历的事,他都能清晰复述。听他的讲述真是一种享受。

  父亲平时对子女要求严格,在他身上能体会到严师慈父的双重情感。他一直关注着子女的学习、家庭和事业。以他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地影响、感染着子女。他平时从不长篇大论地说教,而是注重与子女的交流、讨论、析疑。他要求子女为人处世大度些,凡事不必斤斤计较;要学会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要懂得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文革”中,子女们分处祖国四面八方(湖南、湖北、陕西、新疆、福建、江苏等),有的当工人、农民,有的当药剂师、地质队员,有的当教师、学生。春节探亲时,他对大家说:“行行出状元。不论你们是做工人,还是当农民,都要努力做个‘不可或缺’的有用之才。在你们离开一个集体时,总要留下点什么,让人留念。”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多数是学理工科的,但他一直认为年轻人应有一定的人文知识,要对文史哲有必要的了解,并常在闲暇之时与子女交流或“考问”,当回答能令他满意时,父亲脸上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父亲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向往民主法治的一生,是爱国爱民追求振兴中华的一生,是坚守知识分子良知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所折射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境地与坚守,是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的。南京大学赵俊欣先生治丧委员会,在讣告中称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一位教书又育人的良师,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称他的不幸逝世,“是南京大学的一个损失,也是全国法语界的一个损失。虽然他与世长辞了,但他那种爱国主义坚定信念,忘我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胸怀坦荡的品德,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鼓舞我们努力去完成他遗留下来的事业”。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